现在,国内的湿垃圾工程化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烧等。
垃圾填埋应该是国内此前用的最多的垃圾处理方式,具体就是采用分层覆土填埋,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且不能做到垃圾减量,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它适应了我国国情垃圾不分类的现状。
垃圾焚烧就是将分类垃圾去除水分后经多次焚烧气态化,减少体积。在土地资源稀缺城市,垃圾焚烧可以节约90%的土地,国际上很多大城市都把它作为垃圾处理的手段之一。不过,垃圾焚烧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可能把固体污染转变成气体污染,尤其是排放的致癌物质二噁英。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没被认识,而当时的垃圾焚烧炉存在技术问题,确实造成过严重问题。现在,垃圾焚烧理论上只要温度超过850度,就不会产生二恶英,但现实操作中要做到还是有一定难度,二恶英的排放需要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湿垃圾处理厂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运输过程中垃圾散落造成厂区及周边的污染
2.如果是垃圾填埋场,则会有填埋产生的甲烷等厌氧过程产生的气体的污染,还有垃圾渗滤液对于地下水的污染,这两个是最主要的;
3.如果是垃圾焚烧厂的话,主要是焚烧处理之后的尾气是否达标排放,还有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渣是否进行安全填埋,还有处理尾气时如果采用湿法脱酸,还得考虑洗涤废水的处理是否达标排放。
实际中,处理城市湿垃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卫生填埋、生物堆肥和焚烧。卫生填埋会占用很大的土地,因此使用的效率也不断降低。然而将城市垃圾进行焚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湿垃圾主要由厨房垃圾、果皮、纸类等有机物构成。在焚烧处理前的垃圾堆存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气体和垃圾渗滤液;焚烧处理过程中便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性的烟气,主要包括粉尘、酸性气体、重金属等物质。
1、恶臭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
垃圾焚烧厂产生恶臭的地方包括垃圾贮坑、从贮坑向焚烧炉加料过程以及在焚烧过程中,主要是混合垃圾中的有机物发酵而产生的强烈异味。同时,垃圾还含有很多大量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气溶胶方式散发到空气中形成恶臭。垃圾焚烧厂区的恶臭污染源主要由硫系,胺系及各种VOC构成,主要包括硫化氢,氨气和TVOC等成分。因此,恶臭的类型为复合型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