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毒人员
污染区的消毒人员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非污染区消毒人员穿戴工作服、护目镜、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工作鞋或胶靴等。
2、 隔离病区、医学观察场所
穿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等。
3、 交通卡口卫生检疫、进口冷链食品生产、搬运、销售人员
交通卡口卫生检疫人员穿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KN95/N95或相等防护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 进口冷链食品生产、搬运、销售人员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医用外科口罩及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
1、 避免聚餐。聚餐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触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直接污染到整个聚餐人群,极易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餐。
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
3、 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因此,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低于15分钟。
4、 少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其是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例如商场、餐厅、影院、网吧、KTV、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1、 身体防护用品:特殊防护服、一般作业服。
2、 听力防护用品:耳塞、带线耳塞、低压发泡型带线耳塞、宝塔型带线耳塞、圣诞树型耳塞/带线耳塞、轻质耳罩、带线型耳塞、经济型挂安全帽式耳罩、防护耳罩和帽盔等。
3、 手部防护用品:绝缘于套、电焊手套、防X射线手套、石棉手套、耐高温手套、防割手套和丁腈手套等。
4、 眼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炉窑用防护眼镜、防冲击防护眼镜、微波防护眼镜、激光防护镜以及防X射线、防化学、防尘等防护眼镜等。
5、 头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头盔。按材质分为玻璃钢安全帽,ABS安全帽,PE安全帽等。
6、 呼吸防护用品:防尘口罩、防毒口罩和过滤式防毒面具隔绝式防毒面具、生氧式防毒面具、和潜水面具等。
1、 防护用品在穿戴时,因为都是干净的所以相对风险比较小,风险主要集中在脱卸时。为保证合理的脱卸顺序,对穿戴顺序进行了规定。比如口罩是最重要的防护用品,因此我们最后脱;手套是最脏的,所以最先脱;防护服和鞋套是穿在一起的,所以一起脱。与之相对应的,穿戴顺序则和脱卸顺序完全相反。
2、 防护用品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污染或破损要立即更换。
3、 在穿戴中是有些注意点的,比如帽子要将头发完全包裹;手套应包裹防护服袖口,鞋套要包裹防护服裤口;防护面屏应完全遮挡住下巴。
4、 脱卸时,先将最脏的手套脱掉,然后是面屏(护目镜)、防护服与鞋套同时脱掉,最后在二脱处脱卸口罩帽子,换新口罩。当然,为了保证在脱卸过程中双手一直是干净的,每脱一件防护用品都要进行一次手卫生。
1、 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尽量缩短排队和购物时间。尽量使用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票和支付方式,现场购票或者取票排队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2、 外出时应随身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免洗手消毒液,在上下班(学)途中尽量采用步行、骑行、驾乘私家车等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3、 前往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厅、酒店、宾馆、影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应尽量避开客流高峰期。尽可能选择通风良好、环境卫生整洁的公共服务场所。在公共场所优先使用扶梯;若乘坐厢式电梯,应分散乘梯,与他人保持距离。
4、 注意手卫生,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部位或外出返家后,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