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防诈骗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养老防诈骗相关知识

向人民群众宣讲关于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各种诈骗手段、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发现上当受骗后的处理方法,向人们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在小区拉横幅等,让人人都知道电信诈骗,人人都懂电信诈骗,从而减少电信诈骗的发生、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

注重电信诈骗的相关宣传防范工作,尽量减少电信诈骗发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特别是面对像电信诈骗这种特征性极强的犯罪。

强化对网络通讯方面的监管,加强对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市场信息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公安机关内部人员的管控,坚决不能让信息从公安内部泄露出去,给违法犯罪人员以可趁之机。对于以金钱、物质或其它利益为交换条件出卖个人信息的人员,一经查获,从严、从重处理。

加强对群众信息的保护。电信诈骗案件作案人员大多以获取信息作为实施犯罪的第一步,没有受害人的信息,作案人员将很难下手或者说无从下手。公安机关应该建立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方案,从源头着手。

1、 社保与养老金类骗局

骗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联系老年人,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声称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然后在收到受害人巨额钱款后携款跑路。此外,冒充社保工作人员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段。骗子谎称受害者社保卡故障或在异地被刷卡,导致社保局已锁卡,要求受害者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及密码等信息,或者声称为防止再次被盗须办理转款手续诱使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账户。

2、 公检法网络电信诈骗

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给受害者,告知其涉嫌重大案件(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甚至伪造假的通缉令来进行恐吓。 随后,使用话术让受害人自证清白或声称保护其财产安全,要求其把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户里,从而诈骗得手。

1、 呈现跨区域、涉众化趋势。养老诈骗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总体占比不高,但其性质恶劣、侵害对象特殊、社会危害性很大,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有的涉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地域范围广,集资参与人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往往给受害老年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2、 犯罪手段精细化、专业化。一些犯罪分子以响应国家政策、投资老龄事业等所谓“合法”名义掩饰非法之实,与传统的“点对点”“一对一”直接诈骗不同,这类犯罪往往形成较为固定的犯罪团伙,从一般业务员、部门团队经理、财务负责人到实际控制人,各层级界限清晰、分工明确,有的案件中还存在专门负责资金转移、隐匿的人员。不少犯罪团伙有专门的话术、专业培训、专门套路,有的还邀请明星、“专家”站台,老年人对此难辨真假,大量老年人“养老钱”被骗。

1、 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以“防诈骗、不参与”为主题的预防网络、电信诈骗法治宣传活动,深刻揭露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手法,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识骗、防骗能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的支持与配合,切实营造警民携手、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良好氛围。

2、 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3、 时间安排

利用春节期间外出人员返乡、临近春节诈骗活动猖獗的重要时期,开展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集中宣传时间为20xx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集中宣传活动后,将“防诈骗、不参与”宣传工作常态化。

4、 工作重点

预防不法分子以保健为名诱骗老人钱财的诈骗。

1、 提高防范意识,提升辨别能力

平时就要多长个心眼,对待网友、陌生人要时刻保持戒备之心。平时多看看新闻、各种资讯,了解各种骗术手段,提升辨别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2、 不贪图便宜或无端恩惠

永远不要有能占到便宜的心态,更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便宜物品,这些都有可能是诈骗的诱饵。

3、 注意核实对方相关信息

大学生时间比较充裕,很多去做兼职的学生,赚取外快一方面减轻父母负担,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但其中有很多骗子公司或是传销公司,如果有做兼职的机会,要认真对招聘兼职人员的单位进行反复核实,特别是网络上的公司。

4、 注意网上信息的保护

网络虽好,但信息容易泄露,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在上网的时候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意告知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的手机短信,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防止信息泄露被人利用。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