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帮助老人防诈骗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子女帮助老人防诈骗相关知识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人口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而养老体系尚未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善,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社会管理漏洞,趁机将作案目标瞄准老年人。

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不够。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潮流中,老年人受社会的关注度有所削弱,有时甚至成为被遗忘的群体。针对老年人的防骗宣传较薄弱,投资理财渠道匮乏;很多老年人依赖子女赡养和照顾,而子女在老人身边的时间又很有限;一些老年人的看病就医和养生保健问题缺少政府扶持和指导,轻信所谓特效药、神药、进口药。针对这个骗局,子女们应该多陪在老人身边,或者经常与老人联系来帮助老人预防熟人诈骗。

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防骗意识差。步入老年后,人的身体器官渐渐老化,心智水平也有所弱化,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下降,缺乏识别骗局的能力。一些骗术在年轻人身上已经没有市场,但在老年人身上却往往能轻易得手。针对这个现象子女们更应该照顾老人并定期向老人传授防骗小知识。

老年人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社会信息不够、以及老年人自身智力的退化,一些人正是利用这些从事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而老年人也很容易被骗。这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大宣传,让老年人知道这些骗人的伎俩;民政、社区等机构也要多派志愿者深入老年人中,普及知识,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同时,相关部门更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名目的投资。一是银行明文禁止以高额回报形式进行非法经营活动,二是当真的很高利润的公司生产经营时,它根本不需要向群众吸收“投资”。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即使有,也是陷阱。

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公司的宣传和表面“实力”,防止一叶蔽目。据警方近年破获的这类案件来看,为了欺骗老年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舍得投入:一是大做宣传,在报刊上做广告,或印制精美宣传画册;二是伪装门面,显示实力,一般都租用高档写字楼,并进行豪华装修。

目前很多在银行排队办理业务的都以老年人为主,主要是因为很多老年人还只会使用存折,不会用卡和自助机器,又或者很多老年人有卡,却不会使用网上银行。实际上,现在老年人必须跟随社会发展速度,多学会使用一些科技产品。比如应该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上网。这样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更多信息、方便自己的生活,此外,使用电脑打字实际也是对大脑的一种刺激,有助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

谨防“投资、理财”诈骗

比如现在很多老年人参与的民间高利贷,年利息动辄20%~30%甚至更高,但一旦非法集资或民间借贷砸盘,不但得不到高利息,还会血本无归,但很多老年人还是抱有侥幸心理;还有一些理财诈骗则是针对老年人不懂各种复杂条款,经常本来是“存款”最终却变成条款复杂的保险或者理财产品;或者还有很多所谓朋友推荐的年收益可达20%以上的“投资项目”,最终却发现所谓的“投资项目”是诈骗;还有一些老年人迷恋炒股,相信所谓的“股神”或者专业投资公司,最终却导致血本无归。

预防“神医”诈骗,首先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让根本不存在什么“神医”成为百姓的共识,对“神医”“大师”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时,还要大力普及基本的医学常识,完善医疗救助措施,加强防骗知识宣传。出现“神医”苗头时,及时依法查处和予以打击。此外,应尽快完善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发挥辅导、辅助等作用,防止一些人走入歧途或陷入骗局。

近年来,利用封建迷信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中老年人因为警惕性不高、迷信心理重、容易为家人担心等因素,已经成为该类诈骗案件的主要侵害对象。广大群众尤其中老年人以及病患者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崇尚科学,切勿相信“天降灾祸”、“鬼怪害人”、“做法祛病消灾”等迷信之说,不要轻易将家庭情况告诉陌生人,遇到过于热情的陌生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上当受骗,要及时报警。

“刷卡消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百货、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引诱汇款”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王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正确认识生老病死,多培养兴趣爱好

生死病死是自然规律,老年人要正确对待疾病,有病应当到正规医院去看,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同时,要树立同疾病长期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再加上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身体,以达健康目的。另外,老年人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多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老年活动,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老人还要不断接受新信息,以免让不法分子钻空子。

老年人要学点医疗保健知识

老年人要多学习科学医疗养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善于甄别骗子的陷阱。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介绍,名贵药材的生产门槛较低,产品标准也很低,一般只需要通过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性评价、卫生学检验,而不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因此保健食品不能宣传疗效,否则就是违规行为。由此可见,所谓“高科技产品”包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实际上是天大的谎言。医学专家提醒老人,名贵药材不能替代药品来治疗疾病;保健食品有一定的适宜人群,且不可听信“包治百病”的夸大宣传,要根据自身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贵药材,更不可轻信街头巷尾来历不明的讲座及产品推销。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子女多关心老人,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远离可疑人员。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 “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不少老年人在上当受骗时,不太能听进儿女的劝解。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子女要多和老人交流沟通,成为老人取得外界信息的窗户。这样不仅老人自身有了更多的识别能力,而且即使出现类似情况,对儿女的劝解,老人也更听得进去。那么,到底儿女该怎么与老人沟通呢?

1、强硬法:

可找父母坐下来,郑重告诉他们公检法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办案,也不会用类似“110”等电话或短信通知或询问当事人。对打电话、发短信的陌生人,绝不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信息,不要转账汇款,也不要按指示到ATM机上查账。即使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也不能相信对方身份,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让家人辨别。儿女也趁父母不在时打电话给骗子,警告他们停止向父母行骗,否则将报警,如对方态度强硬,也可直接向当地公安报警。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