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投资被骗怎么办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老人安全 > 内容

老人投资被骗怎么办相关知识

如何引诱老年投资人上当受骗的呢?

首先,许以小恩小惠。很多线下理财公司招揽投资人的主要手段是宣讲会、投资人见面会等。活动现场会发一些纪念品,小到水杯、挂历,大到微波炉、洗衣机,花样繁多。一听有免费的东西可以领取,老大爷老奶奶们呼朋唤友,纷纷前去捧场。

第二步,亲情炮弹。人到场了,戏就该开演了。“理财培训师”知道怎么样才能取得老人们的信任,“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的叫着,感觉比亲儿子都亲(要钱的时候,你是他大爷,还钱的时候,他是你大爷)。如果现场拿不下,过后时不时打打电话、登门拜访。

第三步,高额诱惑。关系到了,獠牙也就露出来了。“我们公司的产品收益多么多么高,银行的多少倍,每个月投资收益就可以支付平时的生活开销,投1万,利息能满足一个月的水电,投50万,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了,比坐吃退休金好的多。”老头老太太们一听,这挺好,钱放银行也是放,做个理财也一样,这孩子人又勤快,嘴又甜,能帮一把算一把的心态,手一挥,买。

P2P 作为时下最热门的投资渠道,当然有其优势,不过在她看来,老年人选择P2P投资风险较大。

一方面,老年人比较难以判断平台的可信度,目前P2P行业良莠不齐,如果选择了成立时间很短,资质无法考量的平台,万一出现跑路、倒闭的情况,投资的本金可就打水漂了。而另一方面,P2P 正在去担保化,一些大型平台正在逐步培养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意识,如果老年投资者无法清楚明白其中利害,万一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心理的落差可想而知。

有客户把P2P 投资当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宣传单页上只写‘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这样的字眼,产品性质很容易就被误读了。;每每有老人咨询相关产品,她都会提示风险,并且建议老人和自己的子女多多交流,以防止盲目轻信保本、保收益的诺言,到头来反而损失惨重。

我们发现老年人在接受理财产品时是有个过程的,一开始起步阶段,通常只会买期限较短的产品,比如3 个月的,待到产品到期,收益达到了预期值,那么他自然愿意开始第二次的尝试。几次下来,会慢慢延长投资期限,选择6 个月、1 年期甚至更长时间的产品。;王卉说。在她与很多老年人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流动性的需求其实并不是那么强烈,绝大部分的存款都不会急用,日常生活开支靠退休工资就能负担,但出于对医疗伤病方面大额开支的担忧,一定会留出一笔医疗储备金;,这也使得多数老年人会把相当金额的存款放在活期账户上。

警惕保本、保收益;

不过,虽然老年人理财都是以保本;、稳健;为主要目标,但对风险的辨别能力却比较弱。一些新兴的投资渠道在喊着稳赚不赔;、保本保息;的同时,还亮出了高于12%甚至18%以上的收益水平,这无疑会令老年人动心。但实际上,高收益与零风险是无法并存的。

子女发现老人上当,也可不用当面“对质”,以免引起父母抵触。可带他们在网络、电视上查找相关案例,细致地讲解这些人是怎么受骗的,找到他们与案例中受害者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让父母的朋友、邻居在平时聊天时有意说出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用事实让老人自己认识到问题,主动纠错。

如老人实在不听劝,可介绍正规卖家给老人。比如老人坚持买骗子的医疗品,就给老人介绍正规药店的医疗品,还可以告诉他,邻居阿姨也用这个产品,效果很好。有了身边的“案例”,老人相信子女的几率就会大增。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不轻信,“反向核实”最有效

利用改号软件或伪基站伪装成10086,并将“钓鱼”网站链接附在短信内,或以官方短信号码编造积分兑换、中奖等内容骗取用户的信任,是电信诈骗最常用的伎俩。一旦市民点击该链接,下载带有病毒的软件,或按提示在所谓的客户端页面上填入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不法分子用用户银行卡号通过电商和支付平台发起购物申请,并利用软件病毒在后台读取用户接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盗刷银行卡。

防范电信诈骗,对市民而言,关键要做到“三不”:一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二是不要相信天上掉石头的事,比如说冒充公检法诈骗,说银行账户涉及洗钱等。三是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

警方提醒,要认真甄别来电和接收到的短信息,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短信,不要随意下载链接软件,不要轻易提供或录入银行卡账号、密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遇有疑问,应立即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向权威部门询问核实。

其实,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养生休闲旅游以及度假村的投资项目,以保本高额回报作诱饵,已经不是新鲜的骗术,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为此上当受骗的老年人不计其数,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那么作为儿女,应该在和父母平时的聊天沟通过程中,多提醒父母预防经济诈骗,多给父母讲述经济诈骗的手段和类型,中老年人见多识广了,防骗意识自然就提高了。孝敬老人不仅是让老年人衣食无忧,精神快乐,更该包括增加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也是家庭的平安工程,丝毫不比给老年人提供天伦之乐地位差,老人被骗不平安,子女有守护之责,更有过失。

如今针对电话、投资等经济诈骗,公安机关和街道办以及社区通过互联网的广泛宣传,年轻人对这样的骗术已经很熟悉,但是针对老年人的宣传却显得很不到位,更多的情况是在小区张贴不太显眼的标语或者提示语,还常常保留不了多长时间就消失了,而在街头的ATM机上的提示,老年人由于不太使用ATM机,因此根本无法看到警示,平时的社区防骗教育如果能够做到扩大范围,人人不遗漏,对于诈骗伎俩的揭露也能够体现广泛性,提高防骗特别是老年人防骗知晓率,那么此类的诈骗闹剧和悲剧才会因为防骗教育的广泛性而减少。

很多投资公司都打着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义进行宣传,号称“有担保无风险”。然而按照规定,非融资类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开展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等,以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担保咨询以及服务,其业务对象一般是企业,不对个人开展投资业务。

目前国家明令禁止担保公司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非法集资活动,即便是在金融办备案审核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也只能从事融资性活动的担保业务,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这是很多老年人不了解的。

不愿跟子女商量,投资公司带来存在感

在投资前,尽管有种种顾虑和不明白的地方,却没有一个老人跟子女商量,有的甚至会瞒着老伴。刘先生的解释是:“我自己的钱,为什么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他想了想,又说:“不商量是因为没法商量,无论你干什么,他们都反对,没有理由,不解释原因,常常三两句话把你打发了。”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