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缝的危害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地裂缝的危害相关知识

横跨地裂缝的建筑物,无论新旧、材料强度大小,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类型如何,都无一幸免地遭到破坏。地下管道只要是直埋式经过地裂缝带,在地裂缝活动初期,不管是什么材料,断面尺寸大小,很快均遭到拉断或剪断。由于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具有三维破坏特征,以垂直差异沉降和水平拉张破坏为主,兼有走向上的扭动。它是建筑物不可抗拒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仅采用一般结构加固措施,都无法抗拒地裂缝的破坏作用。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认识状况下,各类工程建筑绕、避开地裂缝区段,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裂缝的破坏作用主要限于地裂缝带范围,它对远离地裂缝带的建筑物不具辐射作用,对于一条地裂缝来说,其破坏作用自中心地带向两侧逐渐减小,一般危害宽度为几米到几十米。在地裂缝可能的危害范围内,不宜建设重要工程设施;已建工程设施无法避开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工程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由于地裂缝的不断活动,对于裂缝附近的地质体是一种不断地动力源,使得地裂缝周围的地质体发生位移,产生局部形变场和应力场,使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产生均匀或不均匀沉降,拉裂和错开,从而引起上层的建筑物裂开,错开,甚至坍塌,造成地下硐室,路基,管道变形或剪断。

受地裂缝损害的建筑物的处理方法

1.减灾拆离法:将受损的房屋拆除,以保全其余部分。

2.分离加固法:将受地裂缝损害建筑物分成若干小建筑单元,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个小建筑单元分别进行加固,增强小单元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依然得参照建筑物总体情况,使之总体的强度和刚度得到增强。

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建筑物离开地裂缝一定距离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设置一个合理的距离,太近了不安全,太远了又浪费城市中日益昂贵的土地资源,还应在避让带外缘到地裂缝影响带的外缘设置防护带,此带内不适于高层建筑和永久建筑只能修建一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而且要对基础和结构进行加强处理。

地裂缝的破坏作用主要限于地裂缝带范围,它对远离地裂缝带的建筑物不具辐射作用,在地裂缝带内的灾害效应具有三维空间效应。

横向上,主裂缝破坏最为严重,向两侧逐渐减弱,上盘灾害重于下盘;垂直方向上,地裂缝灾害效应自地表向下宽度递减,所以,在地面建筑、地表工程和地下工程遭受的破坏变形中,地表房屋破坏宽度最大,路面及基础次之,人防工程破坏宽度最小。

横跨地裂缝的建筑物,无论新旧、材料强度大小,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类型如何,都无一幸免地遭到破坏。地下管道只要是直埋式经过地裂缝带,在地裂缝活动初期,不管是什么材料,断面尺寸大小,很快均遭到拉断或剪断。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具有三维破坏特征,以垂直差异沉降和水平拉张破坏为主,兼有走向上的扭动。它是建筑物不可抗拒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仅采用一般结构加固措施,都无法抗拒地裂缝的破坏作用。

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按地裂缝的成因,常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地震裂缝 各种地震引起地面的强烈震动,均可产生这类裂缝。

2、基底断裂活动裂缝 由于基底断裂的长期蠕动,使岩体或土层逐渐开裂,并显露于地表而成。

3、隐伏裂隙开启裂缝 发育隐伏裂隙的土体,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裂隙中的物质被水带走,裂隙向上开启、贯通而成。

4、松散土体潜蚀裂缝 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软化和液化作用等,使松散土体中部分颗粒随水流失,土体开裂而成。

5、黄土湿陷裂缝 因黄土地层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产生沉陷而成。

6、胀缩裂缝 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使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产生胀缩变形发展而成。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