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含有有机质和丰富营养盐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造成进岸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不容易被稀释扩散,因此这些地区是赤潮多发区。海水养殖密度高的区域由于自身污染也往往存在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赤潮一般发生在什么海域呢?下面佰佰安全网为大家介绍一下。
海域赤潮变色且多为红色;海水污染严重,海水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大量增加,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海水温度升高;海域封闭,潮流缓慢。半封闭的港湾(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纬度较低(光热充足,利于微生物的繁衍)、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或污染物)。我国渤海湾、珠江口及南部沿海地区易发生赤潮。
2007年上半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累积面积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东海仍为中国赤潮的高发区,较大面积赤潮集中在长江口外、浙江中南部和福建沿海海域。上半年共发现赤潮44次,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2%;赤潮累计面积约3646平方公里,较上年同期减少约77%。
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主要为具有毒害作用的米氏凯伦藻、棕囊藻、赤潮异弯藻和无毒性的中肋骨条藻、夜光藻等,一些赤潮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共同形成。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对人体有很大伤害,想要知道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请到佰佰安全网,更多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尽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何显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