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佰安全网的安全观察员今天打算以一个常年混迹于信用卡社区的持卡人的身份,给读者们一点信用卡安全用卡的建议。网读者采纳,首先咱们先看看信用卡密码与签名哪个更安全吧。
我国大部分信用卡持卡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将卡片的消费模式设置为“凭密消费”,所谓凭密消费是指在消费时银行或卡组织通过密码来确认消费是不是由持卡人发起。而国际主流的消费模式则是“凭签名消费”,即在消费时由商户通过核对POS签购单上的签名与卡片背面签名条上的签名是否一致来确认消费的合法性。
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的《信用卡领用合约》内明确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乙方及其附属卡持卡人本人所为。……凡未使用密码的交易,乙方及其附属卡持卡人签名的交易凭证为交易的有效凭证。”
密码加签名的方式是使用比例最大的,在所有持卡人的比例中占到了一半左右。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密码代表一重保护,签名又代表一重保护。选择这样的方式,就相当于将银行卡置于双重保护之下,实际上则不然。尽管看上去是属于双重保护,但是在有密码的情况下,签名基本属于虚置。这是因为,基本所有的银行都有这样一条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也就是说只要在交易的过程中使用了密码那么所有的交易责任就在于持卡人自己。至于签名是谁,银行和商户没有必要的责任来监督,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和导致的损失银行不会负责。
签名是使用的最少的,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公开化的安全保障模式。实际上却是最安全的,也是国际上主流的方式,也将是中国未来的银行卡主流保障模式发展方向。这是因为,银行规定,凡未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则以持卡人签字的交易凭证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证。选择签名的方式,那么无论银行卡出现什么样的账号被窃、被盗刷情况,只要签名不是卡主本身的,责任就不在卡主本人。对于签名的银行卡,商户和银行必须负起监督的责任,必须仔细比对签名,确保签名和使用卡的人是同一个人。否则,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责任。签名之所以没有在中国成为主流,还是与金融体系和商户消费金融体系的不完整性有一定的关系,也与国家相关的金融法规不完善有有一定的关系。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银行规定“密码+签名”的验证方式主要以密码核对为主,一旦刷卡人的密码正确,即使签名不符,盗刷的损失也需由消费者全部承担。因此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时,最好多设几道门槛,如短信提醒、交易金额限制等。
以上信用卡诈骗小知识的详细内容有小编为大家整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最后小编还要透露一下明天的精彩内容是:信用卡诈骗该如何防范。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
( 责任编辑: 何显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