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常识> 正文

小麦叶锈病有哪些危害

2018.10.09 20:49 2107

叶锈病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那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锈性差别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对大面积栽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锈病的防治,主要可利用锈菌寄生专化性这一特点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的粉锈灵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0.2~0.4%的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的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那么小麦叶锈病有哪些危害呢?

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小麦叶锈病菌是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的病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在唐松草(Thaclictrum spp.)和小乌头(Isopyrum fumarioides)上形成锈孢子和性孢子。中国尚未证实有转主寄主,仅以夏孢子世代完成其生活史。该菌在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广大麦区的自生麦和晚熟春麦上以夏孢子连续侵染的方式越夏,秋季就近侵染秋苗,并向邻近地区传播,其越冬形式和越冬条件与条锈病类似。该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气温20—25℃经6天潜育,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秋苗发病后,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叶片内或少量以夏孢子越冬,冬季温暖地区,病菌不断传播蔓延。北方春麦区,由于病菌不能在当地越冬,病菌则从外地传来,引起发病。冬小麦播种早,出苗早发病重。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的易发病,冬季气温高,雪层厚,覆雪时间长,土壤湿度大发病重。毒性强的小种多,能使小麦抗病性“丧失”,造成大面积发病。

以上是佰佰安全网小编介绍的小麦叶锈病有哪些危害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锈病的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 责任编辑: 张小付 )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怎么防治豆类锈病

2018.11.07

3040

植物得了铁锈病怎么办

2018.11.07

6548

怎么防治大蒜锈病

2018.11.04

5085

怎么防治大葱锈病

2018.11.01

3547

怎么防治茶园里的红锈病

2018.10.30

2806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

如何防治植物病害?

2017年07月03日 14:47

6914

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

2017年06月24日 09:22

7120

青枯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2017年06月19日 16:20

10038

线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2017年06月12日 13:16

8621

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2017年06月10日 12:00

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