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膜性肠炎发病原因有哪些?假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itis,PME)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因在小肠或结肠的坏死黏膜表面覆有一层假膜而得名,本病易发生在大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故又有人称之为手术后肠炎、抗生素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的实质是肠道内菌群生态平衡失调,所以也可以见于休克、心力衰竭、尿毒症、结肠梗阻、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肺慢性疾病等。假膜性肠炎常单独发生在小肠、结肠,也可能两者同时发生。
是与抗生素相关的假膜性肠炎的重要发病原因,1935年由Hall等首先从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细长的严格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这种细菌是体内常驻细菌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中。
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数量仅占厌氧菌的2%~3%,细菌产生的毒素少,甚至不产生对人体致病的毒素。
人群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5%~13%,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互相制约,不能大量繁殖,也不会导致发病。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能抑制肠道内各类细菌的生长,不受抗生素影响的耐药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则迅速繁殖,大便中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高达厌氧菌的10%~20%,产生大量的外毒素,引起黏膜坏死、渗出性炎症伴假膜形成,在所有假膜性肠炎的大便中都几乎可找到这种外毒素。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至少产生四种物质,即毒素A(肠毒素)、毒素B(细胞毒素)、运动性影响因子和一种热敏感毒素。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小儿假膜性肠炎发病原因有哪些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 责任编辑: 张小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