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鱼腥草需求量不断地增大,其人工栽培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一些病害的发生.目前危害鱼腥草的病害主要是白绢病,下面就一起随佰佰安全网小编来了解一下鱼腥草根部白绢病病害吧。
1、田间症状
多发生在作物生长后期,发病初期地上茎叶变黄,发病部位近地面根茎部,染病初期呈水渍状或黄褐色坏死,以后迅速腐烂,病部表面产生大量绢丝状白色菌丝,覆盖病部,然后菌丝层变浅褐,最后褐色。以后在布满菌丝的茎及附近土壤产生酷似油菜籽状的菌核。菌核行程初期为白色球形小颗粒,直径0.1-1mm,老熟后为黄褐色至褐色,直径在1-2mm,在连续阴雨条件下,病株地表周围也可见到明显的白色菌丝和菌核。到后期,整个植株枯黄而死。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菌核球形或不规则形,隆起或扁平,褐色至黑色,组织紧密,表面粗糙或光滑,表层细胞小,色深,内部细胞大,色浅或无色。菌丝大多无色或浅色。
3、发病规律
该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菌核即萌发产生菌丝从根部侵入发病,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大量菌丝沿地表或病组织向四周扩展蔓延。酸性土壤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暴晴、暴雨有利于此病流行。通常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可达到发病高峰期。酸性土壤或连作地块发病较重。
4、发病条件
(1)气候,该病菌最适温度为25—350C,菌核发芽要求几乎100%相对湿度,因此,此病为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多雨天气发病重,气温降低后,发病减少。
(2)土壤过酸、过湿,沙质土由于通气条件好,适于病菌生长,一般发病较重。
(3)连作或感病作物用作轮作作物或作物生长过于茂密发病重。
(4)免耕地比浅耕地病轻,因为免耕地菌核在土表,由于日晒雨淋,干湿交替菌核表层易遭破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侵入和杀死菌核,而翻入浅土层菌核保存较好,次年再翻到土表,萌发引起发病。
5、防治技术
1)避免连作。重病地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实行水旱轮作。
2)种苗消毒。选用0.1%硫酸铜容易,50%甲托500倍液或多菌灵液,浸种苗10分钟后移栽。
3)合理施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在田间增施硝酸钙、硫酸锌或喷施丰洽多保500-800倍液可减轻白绢病的发生。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丰洽根保600-800喷淋或灌根,交替用药防治2~3次,隔7~15天一次,喷匀淋透。
以上就是鱼腥草病害怎么治的内容介绍,如需了解更多鱼腥草病害等小知识,请继续关注佰佰安全网自然灾害常识栏目吧。
( 责任编辑: 王小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