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你愿意让孩子在好学校的好班级做最后一名,还是愿意让孩子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做第一名?这是不少家长为孩子择校时都会考虑的一个问题。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你愿意让孩子在好学校的好班级做最后一名,还是愿意让孩子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做第一名?这是不少家长为孩子择校时都会考虑的一个问题。
前不久听说一个朋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二宝进入公立幼儿园,上了不到1年却又嚷嚷着转到私立幼儿园。原因是:公立幼儿园不教孩子学知识。
她说:孩子的发展不都是有敏感期吗?我家孩子现在现实特别喜欢认字,幼儿园却一点都不教认字,绘本也很少读,就领着做什么游戏,玩什么蒙台梭利教具。这不耽误孩子学知识吗?
乍一听,觉得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当孩子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以创造性的本能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但是仔细一想,其实并不然。
孩子会得多,当然很令人开心,这体现了孩子的能力,也是智力开发的一部分。但是,孩子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只学习学术方面的知识。
即便孩子处于敏感期,也不需要每天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认字。孩子想学习认字也并不一定非要在幼儿园通过老师的教学得来,融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我们平时最常遇到的大街上各类商店的名称、物品包装袋的字都可以随时教给孩子,就像玩一样,读书时书简单的字也可以跟孩子讲一下。只要孩子想学,他自然就会很感兴趣。孩子若是不想学,则没有必要必须让他学。
有的幼儿园不注重教授学术知识,侧重于让孩子体验游戏中的乐趣,其实是更适合孩子发育规律的教育方式。
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坚持,运动也能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孩子精神愉悦。这些成果可能短时间内表现不出来,但对孩子的益处会产生持久的作用。
研究证明:超前教育的成果到四年级就会消失,副作用却不小。
1970年,德国学者开始研究学术型幼儿园和游戏型幼儿园哪一种更好,更值得推广。
为此,德国政府做了大规模的对比实验:50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50所幼儿园以传授知识为主。然后持续观察曾在这些幼儿园就读的孩子的综合情况。
实验结果发现:超前教育的孩子确实具有学习优势,但是最多只能保持到小学四年级,四年级后成绩大幅度下滑,并且在数学和阅读方面劣势明显,情感和社交能力方面也比不上同龄学生。
这个大规模实验让德国政府下决心紧急叫停了幼儿园转型,他们重新回到了“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模式,要求所有幼儿园不得超前传授知识。
美国针对这个问题也做过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大同小异:”学术型”幼儿园的孩子确实在低年级时成绩表现更好,但慢慢地,这样的优势就消失了。反而产生一些副作用,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我们国家现在也要求幼儿园不要小学化,也就是不要提前教授孩子太多知识,其实是根据孩子发育规律而来的。
儿童的大脑认知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等各种能力都有发育规律,超出孩子发育水平的要求都是不恰当的教育。
就像一个8个月的孩子,你让他学会走路,你就是打死他,他也做不到,但是一个一岁的孩子,你不用教他自然就去学着走了,你不让他练习都不行;一个2岁的孩子,可能会熟练地从1数到100,却数不清房间里面有几个人。但是,到了4岁以后,稍加引导他就会了。
真正伟大的教育家都认为:过多过早的学术学习不仅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反而会破坏孩子内在的生命力,消耗他生长发育的能量。
童年是孩子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好时机。不要为教而教,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刻意学习所谓的知识,真正的启蒙教育是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体验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家长的心愿,很多父母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比如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好,殊不知人生从来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长途马拉松。以至于好多孩子刚开始就结束了。
转自:婉秋聊育儿
( 责任编辑: 张奕 )
小编总结
对待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要盲目跟风,适合自己孩子发展规律的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