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听到“校园暴力”这四个字的时候心尖都会不自觉的紧缩一下,也许有些人觉得那些离我们很远,等到事情真正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又追悔莫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幸福的中心,防微杜渐让悲剧不再发生,“防患于未然”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现出了暴力行为的倾向,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如何让孩子远离暴力行为吗?今天小编会为我们带来校园暴力知识的讲解,一起学习下。
什么是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是以人身、财产为侵害目标,采取暴力手段,对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由的一种行为。一般来说,暴力行为有的直接表现为暴力犯罪。
孩子为什么会有暴力行为
孩子有暴力行为的原因主要有:
1、吸引别人注意。有的宝宝有很强烈的表现欲,在不被人注意的时候,就喜欢做一些小的“暴力”动作,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2、弥补语言的不足。有的宝宝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不是很好,在受到别的宝宝语言上的“攻击”时,无法用语言“还击”,因此采取一些暴力行为来维护自己。
3、家庭不和睦。有少数父母本身举止不文明,双方爱吵架,甚至打架,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以家庭中最亲密的人为模仿对象,如果父母之间存在暴力冲突,或者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如果遇到孩子出现问题,经常用暴力解决,而不是讲道理的话,孩子就会从中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怎么办?
养育孩子过程中,有的时候孩子会出现一些暴力行为,如打人、咬人等,那么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正确认识暴力行为,明确态度制止。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挥手要打人的时候,被打的打人会假装不敌然后笑着和孩子打闹,实际上这个是不好的,孩子打人有的时候是无意识的,可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和他嬉笑打闹,会让孩子错误的以为打人的行为是好的行为,会让大家开心,于是久而久之养成打人的习惯,作为家长遇到孩子打人一定要制止并且明确态度告诉孩子这么做不对。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交际能力。有的时候孩子打人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因为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无法通过言语来吸引其他孩子甚至是大人的注意力,心急之下只能通过激烈的肢体语言来达到吸引别人注意的目的,可是激烈的肢体语言容易发生暴力行为,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让孩子能够通过语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平和的语气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喜欢严厉的斥责,认为孩子会害怕就会认识错误,事实上严厉斥责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而且还容易刺激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变的暴躁,久而久之产生暴力倾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平和的语气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且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以谈心的方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认识到错误。
不要让孩子看有关暴力的音像制品。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弱、模仿能力很强,经常会模仿自己看到的东西,暴力行为的影像很容易刺激孩子神经,让孩子去模仿,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片”。
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坚决禁止打架,让孩子原理暴力环境,要以身作则对人友善,给孩子模仿提供一个良好的形象。
如何让孩子远离暴力行为
首先,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怎样的朋友是值得交往,怎样的朋友需要远离。尤其是在校园内,会认识很多的同学,比如乐观积极,勤奋好学的孩子,又比如性格孤僻,偏激的孩子,诸如此类。
其次,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事的方法。从校园暴力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悲剧的发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是偶像的不同起了争执,就是因为一些口角是非怀恨在心,如果我们的父母从小就让孩子懂得与人为善,让孩子从小学会谨言慎行,大概有些伤害就不会发生了吧,这样的话校园安全也会更加有保障。
再次,父母应该提高孩子的危机意识。我所谓的危机意识是指,对危险的明锐性,如果感觉到自己将会受到伤害所作出的正确的自保意识。比如对方明显的含有敌意的要将你带去偏僻的地方,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拒绝,如果对方的态度强硬,并且人多势众,我们可以大声呼救,没有什么这个更快让别人知道你遭遇了危险。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知道伤害什么时候降临,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它。
最后,父母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地方便与及时纠正。有些人觉得在学校出的事情就因该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是谁的责任法律自然会给出我们正确的答案,然而无论结果怎样,这个答案的代价都太大了。身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孩子是自己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教育他们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只有自己为孩子做出了正确的榜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教育。同时,我们还应该告诉自己的孩子,怎样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伤害了别人自己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如何让孩子远离暴力行为,想要了解更多校园安全知识,敬请关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石家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