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有饲养宠物,大家可能不知道宠物还会带来传染病,那么饲养宠物如何做好家庭卫生呢?
宠物的种类不同,各自的生活习性也不一样,对食物的品种、营养的需求当然不相同。除了在饲喂方面应注意外,宠物的卫生更是与入息息相关。那么饲养宠物如何做好家庭卫生呢?佰佰安全网来为您梳理下相关的宠物安全小知识。
为何要重视饲养宠物环境卫生?
首先就是预防宠物的疾病和传染病,对于传染病,预防优于治疗,而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途径。猫和犬的绝大多数传染性病原体通过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生殖道分泌物或尿液传播。许多传染性病原体对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并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污染物)传播。由于鼠疫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可危及生命,避免传染性病原体在动物之间转移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养宠物要做好家庭的环境卫生。
饲养宠物易患哪些疾病?
1、狂犬病:被猫、狗咬伤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容易得狂犬病。所以饲养宠物时,定要到畜牧部门为其注射犬用狂犬病疫苗。
2、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隐性传染病。人们所喜爱的宠物,如猫、狗、家兔、鸟是传染源。被宠物咬伤、进食被宠物污染的水和食物、飞沫或接吻等方式都可能被感染。因此,接触动物后要洗手,并定期给家中饲养的宠物驱虫。
3、皮肤病:宠物身上的害虫可以传给人,引发皮癣、湿疹等疾病。因此,一定要定期给宠物洗澡,不要让宠物钻进被子。遛狗一族注意不要让都随便排便,要给狗带上粪兜,并注意及时收拾、清扫粪便。
另外,养鸟也要注意卫生,鸟粪被鸟踏碎后,病毒与病菌便飞扬到空气中,造成室内的空气气污染,对健康很不利。所以,养鸟最好不要养在室内。
饲养宠物如何做好家庭卫生?
1、做到定期给宠物驱虫和洗澡。
做好宠物的驱虫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幼犬断奶后就应首次驱虫,6月龄以下幼犬最好每月驱虫1次,成年犬每季度驱虫1次,种母犬在配种前驱虫1次,哺乳母犬可与仔犬同时驱虫。宠物也定期洗澡,重视个人卫生。
2、饲养宠物必须要学会给宠物一定的训练,首先是吃饭的要管理起来,特别是刚买的小宠物最好空两顿不吃饭,避免出现换环境不适应,小宠物可以能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的情况。
3、饲养小宠物需要在喂养的食物上注意一些,要想家里没有宠物的异味,最大的一个方面就是尽量喂宠物食品,不要给小宠物乱吃东西,不然小宠物吃的不对的话,也会引起身上怪味,影响家里的卫生。
4、我们也要注意小宠物的免疫方面的情况,一般来说新买的宠物十天的左右一切健康的话,我们就可以打去兽医那里打防疫针疫苗,然后每隔二十一天打一次,这样家里就不会出现宠物传染疾病的情况了。
5、做好宠物粪便清理工作
对于宠物的粪便问题,主人要仔细清除好宠物的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接触到宠物粪便后要彻底洗干净手。也要避免宠物染上粪便,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宠物沾染上便便上面的细菌
6、宠物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养狗的人都知道,平常狗狗好动,几乎把家里能蹭的地方都蹭了个便,狗狗的毛发掉的满地都是,里面还藏着致病菌,尤其是家里有儿童的,儿童特别喜欢亲近小动物。
虽然现在很多人会给家里的小可爱们定期打预防针或驱虫,但是平时小可爱们外出玩耍,身上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特别是家里小孩抵抗力弱,一不留神就染上了疾病,所以小可爱们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椅子角、沙发角、地板要经常消毒。
宠物主人消毒误区
1、很多主人喜欢使用人类药房中销售的84消毒液,含氯化合物,主人往往对医生描述,这个能有效祛除宠物的味道,殊不知,也正是这个味道,长期强烈的刺激着主人和宠物的呼吸道粘膜,对主人和宠物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尤其是猫咪的嗅觉本来就不灵敏,这样的刺激很容易导致猫咪喷嚏不断,严重者形成慢性鼻炎。
2、使用市场上没有批号和看起来非常实惠的消毒液,主人往往对化学物质或者消毒液的种类和效果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回去一些不正规厂家出产的消毒水,虽然便宜了,却忽略了消毒液的确实的效果,到底有没有质量保证,会真的杀死细菌病毒吗?没有经过国家检验的消毒药千万不要购买,否则在没有确实的效果的情况下,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3、喜欢一个品牌,就不会信任医生给推荐的另一个品牌,或者喜欢一种消毒药物的味道,而不接受别的品牌。而事实是,长期使用单一的消毒药,会使细菌或者病毒产生耐药性,导致最后这个消毒药物对于这类的病毒和细菌没有任何效果。建议宠物饲养的家庭,常备两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
4、消毒时间和作用位置,有的主人每天走之前给宠物关进屋子,然后喷洒消毒液之后离去,有的主人只给狗狗的笼子消毒,有的甚至只在狗狗出去玩耍回来后往狗狗身上喷洒消毒液。我建议,每周定期消毒宠物用的所有用品包括食盆以及小窝之类的,每天可以使用消毒水拖地和清洗抹布,每周至少两次整个空间喷雾消毒,宠物外出回来时可以擦拭四肢及毛发,但不要消毒水往身上喷哦。
各位宠物主人平时一定要勤加清理宠物脱落的毛发,如果堆积太多,不仅增加了打扫的难度,还会给细菌和病毒提供生长的机会,危害宠物和家人的健康。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