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讯,10月27日,湖南省发改委、省文旅厅印发《“十四五”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品牌提质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将促进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品牌提质升级,进一步发挥其整合资源、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促进湘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发改委、省文旅厅印发《“十四五”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品牌提质升级工程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提质升级工程将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品牌提升”“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按照“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化、信息化”思路,以大湘西地区现有12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为基础,打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擦亮具有湖湘特色、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方案》提出,到2025年,目标是大湘西地区“一环两纵四横”景观长廊全面建成,大湘西全景环线基本成型,跨省际旅游精品线路全面畅通,武陵山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初见成效。12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向产业经济带转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实施线路布局优化行动。丰富精品线路体系,立足现有精品线路走向,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成熟的区域,延伸带动一批新线路,支持具备条件的节点景区及景点集群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现有节点景区周边,择优增补一批节点景区和景点集群(特色村镇)。
实施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构建便捷舒适的体验性旅游交通网络,支持旅游风景道、森林步道、滨水步道、文化步道、休闲步道、骑行绿道建设,支持自驾游、水上游、低空飞行线路建设和产品开发;推进景区景点环境整治和特色村镇旅游设施建设,支持50个以上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提升景观质量、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完善旅游营地和旅游服务驿站,建设50家以上旅游营地,重点支持自驾车(房车)营地、飞行营地和露营基地建设,推进自驾游发展。
实施新兴业态壮大行动。打造旅游景区精品工程,支持A级景区创建和提质升级,力争大湘西地区新增3A级以上景区50家;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支持100个旅游景区、研学基地、“湘村客栈”和特色村镇打造“互联网+旅游”乡村振兴消费示范基地;规范发展研学旅游基地,支持30家以上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文化、自然生态等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建设。
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促进文旅商品开发和购物消费,加强旅游商品的市场推广,培育一批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打造“快乐购”和“湘品出湘”旅游购物品牌;推动民宿产业高品质集群发展,重点扶持武陵源、凤凰、崀山、雪峰山、紫鹊界等重点景区周边和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的民宿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夜经济”,鼓励实施50个左右夜间旅游项目,做好夜景、夜宵、夜游、夜购、夜演文章,打造凤凰古城、芙蓉镇、乾州古城、张家界大庸古城、武陵源溪布街、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城等一批高品质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推进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建设,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IP,讲好“小镇故事”,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街区、度假区。
实施保障机制升级行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向精品线路建设倾斜。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补助标准;强化人才支撑,培训2000名以上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乡村旅游能人、旅游专干等旅游人才;加强宣传营销,继续开展送客入村活动,吸引更多游客畅游大湘西精品线路,共享魅力湘西高质量发展成果
自2015年印发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和总体工作方案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稳步推进12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产业链建设,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0余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00多亿元,提质升级86个乡村旅游景区,建成1096家“湘村客栈”、1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51个茶旅融合示范项目,建成一批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氛围景观等配套设施,成功创建一批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及高端民宿,开发了一批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和演艺节目,建设了“游潇湘”精品线路云平台,组织了5万人次线上培训和4400余人次线下人才培训,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实施了送客入村奖励,新增1000多万人次体验大湘西精品线路之旅,新增800多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辐射带动1000余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
( 责任编辑: 张奕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