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断食,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了,随着“轻断食5天掉10斤”“5天轻断食减肥法亲测有效”等帖子在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轻断食”斩获了无数受众。
轻断食,又称“间歇性禁食”,常见饮食模式为16/8,即在每日固定的8小时内摄入所需的全部食物,其余16小时进行禁食。这种饮食方式,的确有助于减重,此外还附带改善代谢健康、减轻身体炎症及提升注意力等多项益处。
然而近日,根据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兵团队的最新研究,这种备受热衷的饮食方法可能抑制毛发生长,进而引发食用者掉发。
三组小鼠的毛发恢复情况对照。图源西湖大学微信公众号。
12月14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兵团队在《细胞》期刊上发表题为“Intermittent Fasting Triggers Interorgan Communication to Suppress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接受间歇性禁食的小鼠与24小时全天候可进食的小鼠相比,虽然其代谢健康有所改善,但毛发生长却显著减缓。此外,团队进行的一项小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类似的毛发生长抑制现象,在人类中也可能出现。
一次意外开启了这项研究。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张兵告诉记者,2021年7月,其实验室的一位访问同学忘记给实验用的小鼠喂食,后检查发现,小鼠的毛囊干细胞出现大量凋亡。无独有偶,彼时,进行了数月间歇性禁食的张兵,恰巧也发现自己的发量明显变少。“这是巧合吗?”张兵的好奇心,被两个现象勾起了。
张兵在实验室。图源西湖大学微信公众号。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一贯鼓励科研中的好奇心,给予科研团队高度的探索自由。依托学校配套科研支持,研究顺利开启。
为研究间歇性禁食对毛囊再生和毛发生长的影响,研究团队将小鼠剃毛后分组配以不同的间歇性禁食方案:令一组小鼠按时间限制性进食(TRF),即在每日8小时内完成进食,之后禁食16小时,另一组小鼠则进行隔日进食(ADF),并观察小鼠们的毛发生长情况。研究团队惊讶地发现,间歇性禁食显著抑制了毛发生长。在对照组中,无限制进食的小鼠经过30天,就实现了毛发的几乎完全再生。而接受两种间歇性禁食方案的小鼠,在96天后仅有部分毛发生长。
这一现象该如何解释?
原来,禁食小鼠的毛发被抑制,与毛囊干细胞的凋亡有关。
脂肪(淡黄色部分)分解后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刚苏醒的毛囊干细胞(淡绿色部分)开始凋亡,间歇性禁食让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图源西湖大学微信公众号。
毛发的生长,由毛囊内部干细胞驱动。而研究团队发现,接受间歇性禁食的小鼠经过长时间禁食,其毛囊干细胞出现了大量凋亡。由于随后,毛囊在小鼠的进食与禁食周期中反复的激活与凋亡,又致其在生长期的早期阶段出现“卡壳”现象,使毛发无法正常长出。并且,毛囊干细胞凋亡的严重程度、毛囊再生的困难程度与每次禁食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禁食小鼠的毛囊干细胞又为何凋亡呢?研究团队通过对自由饮食和禁食小鼠的毛囊干细胞进行RNA-seq分析进一步发现,禁食过后,小鼠的毛囊干细胞从依赖葡萄糖转变为依赖脂肪酸。而随着禁食时间延长,真皮脂肪细胞逐渐脂解并缩小,释放了大量游离脂肪酸,这加剧了氧化,进而对毛囊干细胞造成破坏。
百步之内,必有解药。研究团队发现,外用维生素E或高表达抗氧化基因,均有助于毛囊干细胞在小鼠禁食期间的存活。
研究进展至此,团队难免产生好奇:间歇性禁食的类似作用,也会影响人体影响吗?
为此,他们与西湖大学医学院郑钜圣团队合作,对49名年龄区间在20至40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了2星期的小型临床试验。研究发现,进行每天18小时禁食的限制性饮食使得毛发生长的平均速度比对照组降低了18%。
神奇的是,这一现象背后竟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运作。研究者猜测,张兵团队这一发现或可追溯至远古的荒野丛林中,当野生动物和人类祖先难以饱腹,他们机体便会产生类似的变化,通过中断非必需的组织再生活动,为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提供能量,以适应残酷的生存环境。
针对该项研究,张兵表示,考虑到头发健康生长,建议大家尽量控制极端禁食。不过,也无需过分担忧,因为短期内间歇性禁食对头发的影响只是暂时性的。停止禁食几周后,头发仍可以正常长回。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心同 通讯员 张弛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责任编辑: 瑞霖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