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 正文

阿里的2023,该如何向前?

2022.12.30 17:09 1065

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也可能是对2023年战略的格外慎重,今年阿里巴巴掌舵人张勇的全员信比往年晚了几天。不过,此刻来看,这封信虽然晚到,却依旧“分量”十足。

12月29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布全员邮件,宣布张建锋不再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专注担任达摩院院长。张勇本人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并新任命了阿里云智能CTO、阿里集团CTO、阿里集团CPO等多个重要岗位。

关于公司战略方向,张勇给出了明确信号。他表示,去年初做全年展望时,他给阿里巴巴写下的关键字是“定”。伴随着组织调整,他希望新的一年中阿里巴巴的关键字是“进”。

随着行业大环境的日趋明朗,近期多家一线互联网公司都在酝酿业务调整,不久前,一向以低调著称的马化腾突然放话,在全员大会上直言:“留给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沉寂许久的京东刘强东也高调发言,痛批京东中高层“拿PPT欺骗自己”,迅速成为热点。

阿里巴巴掌门人张勇则要“果断”许多。他在邮件中强调,安全是对客户最大的责任,必须以一点一滴的行动保障客户利益。随即从公司顶层着手,完成了一年以来最大的组织调整,成为新年前首个进行大规模调整的互联网公司。

长期以来,每年双11之后,根据业务和市场变化调整组织构架,一直是阿里巴巴的传统。此次调整恰逢宏观政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的关键时刻,也更加引人关注。

作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早明确组织为战略和业务服务的公司,张勇曾多次强调:“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用组织的创新去驱动业务的创新。”

显然,此次阿里“进”的背后,其实是张勇的“定”。面对挑战与机会并存的2023年,张勇没有犹豫,直接从组织架构的顶层动作,强力推动战略变革。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张勇此举无疑具有极强的风向标意义。

“敏捷组织”始终是内核

在同时代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巴巴无疑是组织能力最强的,组织效率最高的。

美团创始人王慧文曾感叹:“放眼中国互联网,真正有运营体系组织能力的,只有阿里巴巴”。2015年,刚刚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张勇便立刻聚焦组织变革,提出了著名的“大中台”战略,引发了广泛关注。

那一年的阿里巴巴正快速从一家几千人的公司扩张到3万人,如何让这么庞大的组织保持敏捷和创新力,是张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此,张勇提出了著名的“中台战略”,希望用统一的中台,服务所有的前台业务,让业务可以“敏捷”反映客户和市场的变化。

曾有做零售从业者感叹,盒马作为初创企业,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搭建起一整套线上、线下的售卖、仓储、物流体系,在传统行业是不可想象的,这其中阿里巴巴的统一调度的大中台功不可没。

这一创新思路也给很多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启示。学习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成为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创新和变革的关键词之一。

不过,随着阿里的业务单元越来越多,不同业务所处的发展层次也不一样,统一的中台能力不能解决不同业务单元面临的不同问题。从去年开始,张勇开始继续改革,提出了经营责任制下的敏捷组织。

去年7月,张勇发布的一封组织调整的内部信中,就直接以“让组织更敏捷,让文化更简单”为题,提到“面对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我们的组织必须变得更敏捷。敏捷组织的建设必须从集团顶层开始做起”。

梳理张勇历次组织调整,“敏捷组织”的理念始终是其关键内核

去年底,张勇宣布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整合设立中国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两大业务板块,分别由戴珊和蒋凡担任分管总裁。在内部信中,张勇特别表示:“在各个业务领域用更清晰的战略蓝图、更敏捷的组织面向未来,真正创造长期价值”。

此后,中国数字商业首次明确:不以GMV为增长目标,从交易转向消费,强调做好内容和服务,保障消费者体验;海外数字商业也实现了阿里多个海外业务完成整合,并在多个国家开拓新的业务形态。

去年底,张勇曾主导了集团层面的大调整,在自己之下分设戴珊、张建锋、俞永福和蒋凡四位总裁,分别负责中国数字商业、云与科技、生活服务和海外数字商业四大板块。一年后,张勇再次重新任命集团CTO、CPO等核心岗位,并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

没有张勇对敏捷组织理念的倡导贯彻,以及多年来阿里所保持的高效组织效率,阿里这样体量的公司,很难做到这样灵活的变阵调整。从2015年内部讲话和“中台战略”,到去年底的“多元化治理”,再到今天张勇亲自兼任阿里云CEO,虽然战略重点有调整,但张勇对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的思路其实从未改变,“敏捷”正是那个不变的关键词。

“敏捷”——这对于被认为日趋模式固化,迫切需要创造新价值和新增长点的中国互联网可能格外重要。

“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张勇发出阿里组织变化的全员邮件时,他真正的着眼点,其实在过去一年的盘点与新一年的战略规划。

在具体展开组织调整内容之前,张勇先回顾说,2022年他给阿里定下的关键字是“定”。这一年很多场合他都表示过,企业身处宏观经济之中,尤其需要战略定力。2023年的关键字,张勇改成了“进”,他说,阿里更加确信,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决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他说,阿里发展的核心是做好自己,做“好公司”。只有在一点一滴上保障好客户利益,创造好客户价值,才能承担好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使命。


在邮件结尾,张勇再次向全体阿里员工强调,2023年非常关键,所有阿里人要用进取之心,集奋进之力。

从“定”到“进”,这背后既是对行业发展环境变化的回应,同时也反映了阿里的长期战略选择。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确立了全球化、乡村、大数据云计算三大战略。此后张勇又多次聚焦,将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作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的方向和指引。

复盘阿里巴巴这三大战略,我们会发现这三大战略虽然在2015年前提出,却直指了今天互联网行业的最大痛点——人口红利的消失。

2015年,手机淘宝的移动月活跃用户仅仅2.89亿,也就是说即使人均消费额度不增长,仅仅靠移动互联网人口的渗透率增长,阿里巴巴的GMV也还有3倍多增长空间。

可以说这是一片阿里巴巴的蓝海,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增长蓝海。但是隐忧也在蓝海背后隐藏,当用户数突破10亿,下一步的增长又该从哪里来呢?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同样也很明确,首先是进一步提质增效,向技术和效率要生产力,第二是开拓国际市场。也就是突破人口红利的限制,实现长期价值的创造。

过去几年,张勇反复提及的消费、国际化和云计算。其中消费和云计算关注国内商业效率和技术的提升,国际化则希望通过海外市场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过去3年来,尽管面临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等压力,阿里巴巴的三大战略依旧实现了稳定发展。根据最新财报,阿里不仅国内业务消费者数已经突破10亿,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12个月,在淘宝天猫上消费超过人民币1万元的消费者数量保持在1.24亿,留存率高达98%。与此同时,阿里海外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人数也突破3亿。伴随着海外基础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过去三年,阿里云在海外市场也增长超过10倍,排名亚太第一。

此次明确“进”的战略方向,无疑为阿里巴巴业务的进一步打开了想象空间。

很多人都注意到,在刚刚过去双11电商购物节里,各家平台罕见的集体弱化了GMV增长数据,阿里巴巴更是首次没有公布成交额,而是表示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

尽管在今年的特殊经济环境下,能够做到交易额持平,本身已经非常难得,但是背后依然反映了整个行业面临的增长压力。无论对于阿里,还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未来的路都不会平坦。

如果说今年双11不再公布交易额,对于阿里巴巴是一种告别,那么此次组织战略调整,无疑吹响了出发的号角。按照张勇的关键字规划,2023年即是由战略定力转向抓住发展时机的关键年份。以阿里巴巴一贯的组织理念,组织先行,推动战略与业务前进。目标已经非常清晰,从组织战略到人事安排,就是用更敏捷的组织服务战略,激活创新。

这对此时的阿里巴巴至关重要,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未来突破瓶颈,同样至关重要。

( 责任编辑: 张奕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相关推荐

这些骗局专门找大学生?警方、高校紧急提醒!

2021.03.15

866

小店非法销售烟花爆竹 两名经营者被行政拘留

2021.01.25

1078

河南货车侧翻致捡蒜瓣群众8死事故4人被追刑责

2020.12.29

1092

因疫情防控 河北境内多条高速禁止上道、双向劝返车辆

2021.01.06

931

哈商大回应“毕业生被指冒名网文作者”:该生已考入辽大读研

2020.12.30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