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哄骗买了20万元保健品,老人正焦虑没效果又不能退时,欣喜地接到“响应国家政策上门退款”的来电,并被“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去办理手续,按要求交纳3万到5万元“保证金”后,等来的却不是退款而是对方“失联”。多位购买保健品的老人近期又遭遇二次诈骗。今天本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了解到,原保健品销售员李某和宋某涉嫌诈骗现已被批捕。
遭遇
“上门退款”却又被骗交钱
年过七旬的王老先生(化名)花费20万元买保健品,却发现并没有销售人员宣称的效果。正焦虑没效果又不能退货时,去年11月的一天上午,王老先生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国家健康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问他是不是买过保健品。听到他肯定的回答后,对方声称老人曾经购买的那些保健品大部分都没有任何作用,国家正在管控查处这事,他们响应国家政策,现在要上门给老人退款。王老先生一听很欣喜,于是答应见面。
之后,“工作人员”就上门了,声称“领导”正在附近一家酒店开会,开车将王老先生接到那家酒店。在那里,王老先生见到了“国家健康管理中心领导”。“您是不是之前买过20万元的保健品?”“领导”问他,并说出了老人购买的保健品名称和数量等信息,随后向他讲解相关“政策”,承诺退还他购买保健品的钱款。
“您年纪大,我们优先处理年纪大的退款。”“您购买的数额比较多,我们优先处理数额比较多的人的退款。”“领导”这样对老人说。“如果您要排到第一拨退款人员里,就必须先交纳3万元保证金。”“领导”还强调只能交纳现金。
王老先生着急把买保健品的钱拿回来,就同意交保证金。不过他表示要和老伴商量一下。于是,“工作人员”开车陪他回家商量。老伴也着急拿回买保健品的钱,最终也同意了。家里没有那么多现金,于是王老先生拿上银行卡,在对方的陪同下,到家附近取出3万元现金,交给了“领导”。
而王老先生将保证金交给对方时,只拿到了一张“国家健康管理中心某某收到3万元”的手写收条,上面也没有印盖公章。
“几个工作日之后,我们就会把购买保健品的钱款退给您。”“领导”承诺。于是王老先生就回家等消息了。
第二天,他给“工作人员”打电话,对方却一直关机,根本打不通。王老先生方觉被骗,急忙报了警。
圈套
开辟“发财之路”找老客户再骗一笔
记者了解到,35岁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和宋某原来都是保健品销售员。据二人称,随着一些保健品及销售骗局被曝光,这些保健品卖不出去了。两人陷入了生计困境,为如何解决收入来源的问题绞尽脑汁。他们想到能不能找到一些客户的联系方式,从之前买保健品的老人那里再挣一笔钱。于是,他们设计了“保健品退款”的圈套,开辟了“发财之路”。
犯罪嫌疑人宋某在公司里有一定职务,于是把自己掌握的大量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的相关信息都提供给了李某;李某则以此与宋某合伙实施诈骗。两人将骗得的钱款进行了分成。
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间,李某、宋某通过查找购买保健品的客户信息,将“曾经大量购买保健品”的“年纪较大”的客户作为重点对象。之后,李某等人给这些老人们打电话,虚构自己是“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中国健康联盟”、“北京健康中心”等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身份,并告知老人们曾购买的保健品在国家的管控查处之下,发现无任何作用,目前有相关政策可以退还购买保健品的钱款。
随后,犯罪嫌疑人李某假扮上述机构的工作人员上门,负责开车将老人接到附近的酒店,谎称“主任”或什么领导在该酒店开会,在此接待要退款的老人。此时,宋某扮演的“主任”就出现了,在酒店房间或者车内,向老人讲解相关“政策”,承诺退还老人购买保健品的钱款,但要求先交纳一定数额的定金或手续费,并强调只收现金。
老人同意后,李某会陪同老人去银行取款,拿到钱后将老人送回家。截至案发,犯罪嫌疑人李某、宋某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20余万元,均用于日常消费及赌博使用。后李某、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追问
已经被坑过为何再次被骗
被骗走保证金的不止王老先生一位。记者了解到,海淀区检察院现已查实此案有5位老人被骗,还有一些被害老人被骗的情况正在核实中,有的老人被骗后并没有报警。在查实的5位被骗老人中,除了一位76岁,其余的都已是八旬老人,年龄最大的是一位82岁老太太。这些老人去见嫌疑人和取钱时,都没有子女陪同,在嫌疑人一步步诱导之下,再次上当受骗,都被“顺利”骗走了3万到5万元的“保证金”。
这些买保健品的老人都被“坑”过,为何还会这么轻易信任犯罪嫌疑人,再次落入陷阱?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曹瑜、徐慧鑫告诉记者,由于犯罪嫌疑人事先收集获取了老人个人及购买保健品的相关信息,他们向老人所述其购买保健品数额与老人实际购买的基本吻合,使老人们放松了警惕,相信了他们。加上现在很多保健品诈骗事件已被曝光,老人们被提醒要谨慎购买保健品防诈骗,而犯罪嫌疑人向老人行骗时,正是以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的管控政策为借口,老人们急于拿回之前购买保健品的钱,便信以为真。
另外,这些被骗者多为高龄老人,这些老人多与子女分居,大多独自生活,或者与老伴一起生活,自己缺乏防范意识,又没有和子女等家人及时沟通。当初花钱买了保健品,现在又着急追回损失,所以大意了。犯罪嫌疑人都是使用手机诈骗,而如果是其所述正规单位,办事地点应当在办公场所而非酒店、汽车内等处,工作人员使用的是工作电话而非私人电话,并可出示相关证件。这些老人或缺乏相关常识,或不太注意,于是犯罪嫌疑人获取了信任,骗走了钱财。
提醒
检察官提醒购买过保健品的老年人注意,发现自己购买的保健品涉嫌诈骗、非法经营、虚假宣传等情况时,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或工商部门等相关部门反映。
有电话自称相关单位或组织办理退还购买保健品钱款时,要先核实负责单位的具体信息,及时与家人沟通,避免二次受骗。
要注意对方的联系方式、商谈地点、收取费用依据等问题,比如:对方使用的是工作电话还是私人电话?商谈地点是办公区域还是非正式场合?对方是否出示工作证件?如果提出收取费用,是否有合理依据?
发现被骗时,请选择第一时间报警,注意收集并保存好转账凭证、犯罪嫌疑人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车辆信息等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司法机关,以便维权。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