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普洱市宁洱县遭遇竹蝗灾,村民张昆家中的亩竹林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当地相关部门派出专家,组织台无人机飞防,通过接连天的除治,目前,总体防治效果明显,捕杀竹蝗上百吨,竹林正在恢复生机。
7月28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消息,7月27日,农业农村部在中国和老挝边境云南省江城县举行黄脊竹蝗应急防控实战演练,并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境内外黄脊竹蝗发生发展态势,研究部署西南边境地区黄脊竹蝗防控工作。
云南、广西、四川、贵州4省区参加防控演练活动,专家评估此次演练防治率达90%,有效降低黄脊竹蝗扩散危害。近年来,黄脊竹蝗在老挝等国严重发生,并在7~8月份迁入我国云南边境地区,今年黄脊竹蝗从老挝迁入我国时间早、峰次多、虫量大。当前,老挝等境外黄脊竹蝗已进入成蝗发生高峰期,蝗群将随着境外食源减少不断迁入我国云南边境地区,迁入期可能持续到8月中下旬,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会议要求,西南边境地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蝗情监测。加密布设监测网点和设施设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测,摸清每一批迁入蝗虫第一落点,确保林区、农田监测不留死角。要及时扑杀蝗虫。采取有效措施将入境蝗虫扑灭在第一落点,严防二次起飞,坚决防止黄脊竹蝗在境内继续扩散。
会议提出,要密切农林合作。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抓好农区的防治,林草部门要加强林区的围歼扑杀,防止向农田扩散蔓延。另外,还要推进可持续治理。将短期应急防治和长期可持续治理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不断提高科学治蝗水平。
黄脊竹蝗简称“竹蝗”,与沙漠蝗和飞蝗等远距离迁飞蝗虫不同,我国长江以南林区有分布。
6月28日,黄脊竹蝗从老挝迁入我国云南边境地区。截至7月26日,黄脊竹蝗已在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和红河3州(市)江城、宁洱、墨江、勐腊、景洪、绿春6县(市)累计发生面积14.06万亩,其中林地10.76万亩,农田3.3万亩,全省已调集植保无人机组52组,开展飞防作业1.03万架次,投入喷雾器1.12万台次,出动5.7万人次,累计防治面积35.47万亩次。经有效防治,尚未对农林生产造成大的危害。
据了解,竹蝗是食竹叶害虫,属直翅目蝗科。
那么竹蝗生活习性是什么?如何防治?
竹蝗以卵块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30日开始孵化,1龄跳蝻孵出期为5月中旬,2龄5月下旬,3龄6月上旬,4龄6月中旬,5龄6月下旬,于7月初羽化。刚孵出的跳蝻多群集在小竹及杂草上为害,至1龄末2龄初大多上竹为害,3龄后全部上大竹。上竹跳蝻先集中在梢部取食,3龄后逐渐分散。跳蝻有群集性和迁移习性,成虫有迁飞性。产卵期8~10月,下午4~5点,天气阴凉时竹蝗群集产卵,产卵地面积一般约0.1亩,产卵地块面积小且分散;多选择土质疏松,竹林较稀或受蝗害后竹林透光敞阳,杂草较少的半山腰靠近山槽的斜坡或人少走的小路旁产卵。竹蝗产卵后即逐渐死亡。
临桂县竹农利用山槽作运输竹材自然便道将竹材从山槽顶滑下运输到山槽底,因此造成山槽两旁植被破坏和土壤裸露且透光敞阳。蝗卵常产在靠近山槽两旁的斜坡上,若山槽土较松且干燥,蝗卵将产在从山底到山顶的整条山槽上。
1、竹蝗上竹前的防治
对产卵地喷洒药粉防治法:
已孵出跳蝻在未上竹前,对蝗卵地喷洒药粉防治竹蝗,竹蝗死亡率达98%以上。刚孵出跳蝻比较集中,面积不大,对药粉抵抗力也较弱,此时喷洒药粉防治竹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喷洒药粉防治竹蝗需分批进行,每块蝗卵地从跳蝻孵出之日起计,每4~5天喷药粉1次,一般连喷3次即可。
喷洒药粉优点:不受水源影响,药粉尘埃散发面积宽且小缝细孔均能穿过,杂草丛中跳蝻极易接触药粉尘埃而中毒死亡,药杀效果很好。2006年5月在宛田乡用此法防治竹蝗,取得了圆满成功,深受群众欢迎。
2、竹蝗上竹后的防治
竹腔注射防治法:从毛竹基部往上数第2竹节,用手摇钻钻-小孔,然后用注射器沿孔将40%氧化乐果原液2毫升注射到竹腔里,最后用泥土封洞即可。
1997年和1999年曾在南边山乡用注射法将内吸性农药注射到竹腔里防治竹蝗效果也很好,竹蝗死亡率达97%以上。
竹腔注射药杀原理: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植物体内输导组织农药被带送到竹冠各部位,竹蝗取食竹叶片而中毒死亡。此防治法需逐株注射农药,投入人工劳力较多。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泥石流、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专注公共安全知识的佰佰安全网下面将为您带来更多的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 责任编辑: 李雪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