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北京一男子嫌弃旁边乘客 女乘客的勇敢打破了“事不关己”的沉默

2025.04.22 10:56 752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中国的一句俗语,但有时候,我们真希望不能一直这样。

近日,北京地铁5号线,一男子因嫌弃旁边乘客衣服沾灰,不停辱骂邻座乘客。此时,一名女乘客挺身而出,进行制止:“你要是不愿跟他挨着,就别坐这儿了,我愿意跟他挨着。”随后,女乘客又轻声安抚邻座乘客:“没事儿。”目前,辱骂他人男子已被行政拘留。这位女乘客的挺身而出,是一束穿透沉默的微光,不仅让人看到了善意,更让人钦佩她的勇气的同时有了启发和思考。

当多数人惯于用"不要多管闲事"作为生存哲学,这句"我愿意跟他挨着",实在是对公共空间伦理秩序的一次重要修复。面对公众场合的争执、矛盾或者不文明行为等,其实多数人都有感知和情绪,但常常羞于表达,或者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选择了沉默。

这难免让人联想起类似的事件,比如前几年西安地铁“保安拖拽女乘客”事件,有人看热闹拍视频,也有人围观沉默,只有个别人选择上前去给强行拖拽导致衣不蔽体的女乘客盖上衣服,维护其尊严。在激烈冲突面前多数人的沉默围观是冷漠的,北京地铁女乘客这句坚定发声则是珍贵而有力的,打破了"事不关己"的沉默,带给当事人温情,更给了无数人启发。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城市文明进程正在重塑陌生人社会的连接方式,“多数人保持沉默”的局面在近几年逐渐有所好转。从高铁霸座事件中的集体声讨,到地铁猥亵案里的视频取证,再到这次冲突中的温情解围,都显示了公众态度从消极旁观到积极介入的转变。毋庸置疑的是,个体勇气的背后,是制度支撑与文明积淀的共同作用。

面对公共场合不文明、不合理的行为时,我们应该用“站出来”取代视而不见,用“勇敢发声”取代沉默围观,只有人人都释放这些珍贵的善意,才能聚集起无数温暖,让每个个体都能在文明之光的照耀下坚定前行。(汪艳)

编辑 王翠

( 责任编辑: 瑞霖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北京地铁5号线内两醉汉跳轨被移送公安机关

2015.05.20

2026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简直了!事发上海迪士尼,7人被刑拘!1天十几次,被抓时有恃无恐,案值超50万
2025.04.22 524
江西一家三口被撞亡案”开庭,被告廖某宇当庭鞠躬致歉,死者家属不接受
2025.04.16 823
太痛心了,四川一儿童小区内被碾压身亡!
2025.04.16 865
贵州7岁男孩遭3只大型犬撕咬!仅收到5万赔偿
2025.04.14 589
“天屎之路”引起巨大争论:该迁走还是再忍忍?
2025.04.14 676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