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荒唐!假院士招摇撞骗好几年,为啥没人戳破“皇帝的新装”?

2025.08.07 15:53 1001

据媒体报道,近期,一名声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质疑。在中国科学院官网目前公布的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以及已故外籍院士名单中,均查无此人。8月5日,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这一身份系伪造。

▲左一为阮少平。图/澎湃新闻视频截图

报道显示,阮少平打着伪造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旗号,已在教育界游走多年,不少中小学“中招”。近年来,其曾在多省区公开露面,至今年7月仍有活动。2024年9月,阮少平还曾受聘为广东一所小学的课程导师。

对此,一些网友疑惑,信息时代核查一名院士的身份,并不算难,那么,相关学校和机构在聘请相关人员担任课程导师、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时,为何不对其身份进行核查?学校的上级部门,为何也未曾发觉其间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追问。

事实上,假院士能在教育界游走多年,招摇撞骗而未被戳破身份,表明当前部分学校依旧存在“追名逐利”的浮躁校风、学风:学校想聘请院士这样高级别的专家做顾问,提升学校声誉,而不法分子则看准这一点,投其所好包装身份。

对此,不仅要对假院士打假,追究其招摇撞骗的责任,还要反思当前学校办学中存在的“唯帽子”情结。

据报道,一所涉事学校的工作人员称,阮少平等人跟学校内部人员相识,当时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学校的,不是学校专门邀请的。但在不少网友看来,这一回应经不起推敲。一名“院士”如果仅以朋友身份到访,学校为何还要发报道,并聘请其担任课程导师?这明显是工作关系,学校如此回应,有推卸责任之嫌。

对一所学校来说,聘请专家担任学校顾问、课程导师,邀请专家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并非小事。如果不核实其身份,仅因学校内部人员认识,就认定其身份并聘请,这是极不严肃的。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学校还进行了公开报道,而报道后,上级主管部门也未对此提出质疑。从学校角度看,聘请了一位“大人物”担任课程导师,邀请到一位大家出席开学典礼,这是很有面子的事。对此进行报道很正常。而报道后,当地教育部门对学校聘请院士一事加以关注几乎是必选项。

但从现实情况看,似乎所有人都相信学校聘请的、邀请的就是院士,鲜有人去求证,他是不是披了一层“皇帝的新装”。这也折射出当前存在的迷信“帽子”倾向。起码从结果看,当地教育部门与学校均把这当作了工作的成绩。

然而,这样的做法,会让学校的报道反过来为假院士背书。于是,假院士凭这些“证据”混得风生水起。

2023年公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禁止以院士名义参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和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以外活动。按照这一规定,就是“真院士”,到中小学参加活动,也不能冠以院士名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院士头衔回归荣誉,并破除“唯帽子论”。

而这也再次警示,办学要脚踏实地,不要搞花架子。学校聘请校外专家,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不能追名逐利,做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而是要强调实际效果,要聘请真专家,真正发挥专家的作用。就此去看,这起假院士事件,无疑需要涉事学校、当地教育部门深刻反思。

撰稿 / 刘辰(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陈荻雁

( 责任编辑: 瑞霖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太吓人!6年吃下4斤头发!河南15岁少女在武汉终于“减负”
2025.08.07 873
吊桥桥索断裂!事发新疆伊犁昭苏县一景区 已致5死24伤
2025.08.07 724
惨!25岁中国翼装飞行者在意大利飞行时不幸撞上山壁遇难
2025.08.06 674
湖南一奶奶错把干燥剂当药物,将其混入奶粉喂给4个月大的宝宝!专家紧急提醒
2025.08.06 1000
消费者网络曝光零食品牌鸭爪发霉,品牌称其为“职业打假人”并报警,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2025.08.06 682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