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清明祭祖扫墓形式变革 微家书网络祭奠新形式引热议

2015.04.06 00:48 1754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杭州各大公墓陵园迎来扫墓人潮,主城区7家经营性公墓祭扫人数达35.78万人次,其中安贤园最多,为8.58万人次,其次为南山公墓8万人次,半山公墓7.5万人次位居第三。今天是正清明、缅怀先人是清明的传统,然而表达哀思的方式有很多。

以往最常见的方式无非是放鞭炮、焚烧祭品。但近年来,随着文明祭扫、绿色祭奠的理念被不断提及,无声无烟地寄托哀思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

那么,今年杭州清明节的主色调有什么新变化?昨天,本报记者走进杭城各大陵园,一探究竟。

墓前青烟一时难以散去

昨天,杭州南山陵园迎来一波祭扫小高峰。

去年冬至,南山陵园曾提出一个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杭州首家无烟陵园

陵园办公室主任陈晖说,无烟陵园必须要做到祭扫不燃烧纸钱、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污染环境。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今年清明,南山陵园做足了功夫,除了在陵园多处悬挂宣传横幅外,所有踏进陵园的市民手机里都会第一时间收到一条无烟陵园的温馨提醒。

此外,陵园还派出了工作人员以及高校志愿者在园区内,对正在燃烧纸钱的市民进行劝导。

这么做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陵园门口,记者遇见了前来祭拜妻子的秦大伯,他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香烛和纸钱。

现在陵园周边都买不到这些东西了,我是特意从家里带过来的。秦大伯说。

虽然陵园门口的横幅上写着硕大的禁燃标语,但秦大伯也有自己的无奈,我们年纪大了,有些习惯改不过来了,注意别引起火灾就好。

和秦大伯有同样想法的扫墓者不在少数,走进陵园,随处可见在墓前点香烛,烧祭品的情景,升腾起来的青烟弥漫在密集的松柏间。

我们虽然写了标语、发了短信,也派出了很多志愿者,但毕竟没有办法强制禁止焚烧祭品等行为,更何况短时期内改变一部分人的习惯确实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劝导。陈晖有些无奈地说。

扫墓不再是单调的黑白灰

如果说焚烧祭品等行为还是传统的黑白灰色调,那么今年清明的一大变化则是多了些彩色调

在南山陵园前两三百米的山路两边,记者看到了十多处卖鲜花的摊点,除了应景的黄白菊花,还有紫色勿忘我和红色康乃馨。鲜花的价格并不贵,从七八元到二三十元不等。

小贩张师傅从328日开始就在陵园门口摆摊了,最近这两天生意非常好,光是一盆小雏菊一早上就能卖出三四十盆。

以前清明节的时候,我们摆摊一般就卖一些纸钱、纸元宝什么的,可今年城管和工商都不让卖了。张师傅说,后来他发现鲜花其实很受欢迎,于是今年试着卖卖看。

一对中年夫妻在张师傅的摊上买了一盆白菊和一盆红色康乃馨。他们告诉记者,清明祭扫原本就是为了寄托对故人的哀思,不提倡铺张浪费。烧香烧纸污染墓区周边的环境不说,也容易造成火灾隐患,其实一束鲜花足以表达哀思。

事实上,为提倡文明的祭扫方式,南山陵园很早就开展了纸钱换鲜花活动,任何前来祭扫的市民只要愿意,都可以到陵园指定兑换点将手中的纸钱、鞭炮等换成免费的鲜花。

而今年,陵园在延续这项活动的同时,替换物也越来越多,除了鲜花还有小花圈、塑料扎成的小蝴蝶以及寓意祈福的黄丝带等。

昨天,记者在陵园三个兑换点看到,已经有不少市民主动上前询问兑换事宜。

另外,位于杭州城北的安贤陵园,今年也推出了纸钱换鲜花的活动。

安贤园的工作人员单璐说,经过近些年的宣传劝导,以前一到清明陵园里青烟弥漫的现象,今年少了很多,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大概有将近四成祭扫的市民选择了鲜花祭的方式,这样一来既响应了绿色文明祭扫,又大大减轻了陵园的消防压力。

微家书、网络祭渐成新风尚

在这个互联网风行的时代,似乎任何线下的事物都能被搬到线上的虚拟世界中。今年清明祭扫同样如此。

昨天,本报报道了杭州一些陵园内出现了二维码公墓的新事物,即将巴掌大小的二维码嵌入公墓内,前来祭扫的人只要掏出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逝者的文字资料、生平照片视频等信息。

对于二维码扫墓的评价,有赞成者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绿色祭扫方式,也有人觉得扫码的方式对逝者不太尊重。

但不管怎样,网络的介入已经越来越常见。

在南山陵园、半山公墓等地,今年还推出通过扫二维码写微家书的活动。

市民扫一下二维码后,将进入一个纪念墙界面,信封上除了收信人寄件人,还有可以输入45个字的短信,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哀思。

相比微家书二维码墓碑等新潮的祭奠方式,网上祭扫显得更为普遍。

2010年,在国家民政部的授牌下,中国清明网成立,该网站近年来大力推广网上祭扫。据中国清明网负责人陈晓刚介绍,目前微祭扫和移动祭扫已经相继上线,这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转移至电脑网页上的新兴祭扫方式。

就像QQ空间一样,很简单,可以编辑逝者一生的简介、逝者生前的重要事迹、上传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等等,还可以构建逝者的亲属关系网,逝者后人可以在逝者纪念园进行祭拜留言等等。陈晓刚介绍,祭扫人输入自己的名字后,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思念。

截至昨天,中国清明网的一处祭扫活动页面上发现已经有近20多万人登录参加。

网络祭祀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祭祀方式,同时对于祭祀者来说,这种方式很便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陈晓刚认为,将来网络祭扫将逐渐取代焚烧祭品、燃放爆竹等传统祭扫市场。

代客祭扫引热议

在各种新颖的祭扫方式中,今年,代客祭扫则引发了热议。

记者上网查了一下,确实有不少商家在网上推出代客扫墓祭祖业务,甚至可以为客人现场直播祭拜的过程。

代客祭拜的内容有很多,除了最基本的代扫墓、代拜祭等服务外,还可提供下跪、敬烟、敬酒、代哭专业项目。当然项目越多,预约的时间越是临近清明,收费也越高,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陈晓刚表示,目前他们的网站也开办了代客祭扫的业务,客户缴费后由工作人员完成祭扫。首先,清理墓碑附近环境;其次,播放背景音乐,献上鲜花;最后三鞠躬,朗读祭词,整个过程大约持续2030分钟,工作人员可提供各项服务的照片以供核实。

但目前代客祭扫呈现的却是两极化的评价。

支持者认为这种形式为不便返乡扫墓的人群提供了一种寄托哀思的选择,反对者则坚持清明祭拜是一项传统且正式的仪式,代为祭扫多少显得不太尊重逝者。

代客祭扫主要是替那些务工在外、侨居在外及出差在外的人到墓地为故人祭扫,为他们传递孝心,一解哀思,其实大部分人还是会坚持选择亲自祭扫,所以这样的争论意义并不大。陈晓刚说。


( 责任编辑: 黄淑蓉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中央网信办召开座谈会 推进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安全

2014.11.24

1636

互联网彩票业遭遇滑铁卢 38家网站集体停售彩票

2015.03.02

1107

举报“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行动民众参与度极高!

2015.03.02

1465

快播2.6亿罚款至今仍未缴清 深圳市监局申请强制执行

2015.03.31

1595

微信回应“推会员制度”传闻 直言这是假消息

2015.03.31

1591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游客讲述亲历三亚台风“剑鱼”:门被吹坏,海景房变“风扇房”
2025.08.26 838
杭州一高速上有人戴恐怖面具吓过路车辆,通勤族的心理防线不能破
2025.08.26 767
宁国市一未开发山区7月内13人失联,当地政府:失联驴友均已寻回
2025.08.20 662
三亚外海发现一男子 乘皮划艇海上漂流6天 已饿成皮包骨
2025.08.20 922
钓鱼佬真得注意安全!男子夜钓时鱼竿被鱼拖走,下河捞鱼竿时不幸溺亡
2025.08.20 712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