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 知道> 正文
2016.02.20

寨卡感染者再增一例 如何远离寨卡病毒

最近肆虐每周的寨卡病毒终究还是传入了国内!2016年2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而就在19日下午,浙江省卫计委通报,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已经是国内第三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最近几个月肆虐每周的寨卡病毒已经造成不小的社会波动和经济损失,虽然这种病毒比起埃博拉和SARS等病毒来说,症状轻微,但是这种病毒可能造成新生儿产生小头畸形症等先天缺陷,因此被人们广为关注。

受病毒影响严重的地区分布在美洲和中太平洋等地区,我国地理位置与高发区域有一定距离病毒传播较为困难,但并不意味着病毒就不会传播到国内。

首例病例确诊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2月9日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通报,这例患者,男性,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目前,患者仍在赣县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显好转。

寨卡病毒在南美肆虐

第二例病例确诊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5日通报,我省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当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该病例为我国第二例输入性、口岸检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悉,患者为男性,28岁,江门市人,近年在委内瑞拉经商(该国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9日,该患者从委内瑞拉返粤。10日,在从委内瑞拉返粤途中出现发热状况,12日抵达白云机场,在入境健康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皮疹。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即采血筛查寨卡病毒,并通过广州120急救中心将患者转运至广州市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美洲当地政府在疫区灭蚊

第三例病例被发现


根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2月19日的通报,这位患者是38岁的男性,义乌人,今年2月2日去斐济和萨摩亚旅游(斐济和萨摩亚为疫情发生国),2月15日返回义乌。

患者自诉,在回国途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畏寒等症状,在萨摩亚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

省卫生计生委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患者入境时健康检疫、检验的相关信息通报,立即组织开展应对工作,将患者转运至义乌市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2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寨卡病毒危害新生儿

目前研究表明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伊蚊,埃及伊蚊和非洲伊蚊是主要蚊种。上海市疾控中心已加强蚊虫监测,关注蚊虫密度的变化,指导开展蚊虫控制,并评价灭蚊效果。

现在尚处于冬季,国内部分地区不适合蚊虫生存,但是如果进入4月5月全国则大部分进入蚊虫活跃期。在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的阶段,趁着眼下蚊虫还没完全复苏,尽早了解灭蚊防蚊手段与寨卡病毒知识是最最重要的预防手段。

防蚊虫 早下手

1:驱蚊手环

夏天来了,蚊虫多了,而驱蚊的花样也多了起来,最近,一款名叫驱蚊手环的产品开始在互联网流行,不少年轻人买一个佩戴在身上,希望能够用来驱蚊。

驱蚊手环就是在超微纤维纺织布中加入天然精油成分,如香茅精油、柠檬尤加利精油、熏衣草精油,利用这些精油挥发时散发的香味达到驱蚊的目的。

2:led环保灭蚊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灭蚊灯,是依靠其中的“灯”发出一定波长的光线来吸引蚊虫,当蚊虫飞近之后,接触到罩在灯外侧的电网,从而被电击致死,或者是落入灭蚊灯底部的液体中溺毙。从灭蚊灯的原理上来看,其效果的高低,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灯光对蚊虫吸引力的高低。通过对灭蚊灯市场进行调查可以发现,灭蚊灯发出的光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LED等光源发出的蓝紫色光源,二是由荧光灯管发出的紫色光源,第三种则是看不出明显发光的所谓“黑关灯”。而实际上,后两者所发出的光中包含比例很大的紫外线成分。

寨卡病毒科普

1: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被称之为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该病毒,1968年,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并逐渐扩散到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

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发病185例。2013年10月开始,法属波利尼西亚也发生寨卡病毒暴发,发生病例大约有上万例。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其后疫情持续发酵,直到发生了大规模疫情。

2:寨卡病毒如何传播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介绍说,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必须要有伊蚊的存在,才能把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寨卡病毒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

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3:寨卡病毒危害

1、对普通人危害较轻

这种病毒并不会致命,也不需要住院治疗,一般经过对症治疗和休息后,一周内就可痊愈。

寨卡病毒潜伏期为3-12天,很多人在感染寨卡病毒后没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现,约20%的患者仅出现轻微症状,包括低烧、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但极少有严重病例发生。

2、对孕妇危害巨大

巴西卫生部表示,寨卡病毒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的高度可疑因素。这种病毒一旦进入孕妇体内,会破坏腹中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致使孩子畸形。

4: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寨卡病毒症状主要有4类表现:

一、是发热,但寨卡病毒罕见高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

二、是斑丘疹。属于皮疹的一种。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三、是关节痛,主要是像手、足这样的小关节。

四、是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

如果你有南美旅行的报告,又在3-12天内出现了2种或2种以上的表现,就可以被怀疑为是已经感染了寨卡病毒。

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斑丘疹、关节痛、非化脓性的结膜炎,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出现上述症状必须到医院就诊。

不必惊慌!寨卡病毒目前的破坏力还很弱,只要我们配合好杀蚊灭虫工作,就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另外提醒广大网友,出现疑似寨卡病症要及时就医,切莫拖延。

往期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