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校都在23号正式开学上课,而就是这开学的第一天就闹出了好几起儿童失联走失事故,好在孩子都被平安找到。都上学了咋还能走失呢?
2月23日,大多数学校选在今年的这一天正式开学。学生们结束了这号称“最长寒假”的假期,开始返回校园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涯中。而仅仅23日一天就出现了好几起学生走失、失联事件,好好的去上学咋还能走丢了?
2月22号是6岁女童雯雯开学的第一天,回家后雯雯开心地向妈妈报告上学见闻,但母亲梁女士及一众亲友却有些哭笑不得。
2月22日早上天还没亮梁女士护送女儿雯雯在南岸路附近等候前往江洲小学的校巴。校巴抵达后她看着女儿上了车,并目送校巴离开。但回家后接到的一通电话却让一家人都吓得失魂落魄。
电话来自女儿的班主任,问雯雯今天为什么没来报到,一家人这才得知女儿失踪了。但纳闷的是,明明登上了校巴,为何学校却称没有见到孩子呢?直到梁女士找到了社区街道的监控一看,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摆了“大乌龙”。
通过翻查的监控显示,当天早上6:30分第一台校巴在路边停靠,随后陆续有8台校巴停靠,有的校巴车头贴着学校名称,有的则什么也没有,据江州小学的校巴司机回忆,周一早上他是6:40左右到达南源街,车头摆着写有学校名字的牌子。最终,毫无经验的黄女士将雯雯送上了一台刚好停靠路边的“无名”校巴,此后便失联了。
梁女士得知女儿上错校巴。一边是全家发动亲朋好友满城寻女,另一边,雯雯却在“新”学校里开心地上课学习,和小朋友们玩耍,直到芳村的民警叔叔将她护送回了家,劳累一天的家人看着她淡定地趴在床上呼呼大睡…
2月22日,深圳首日开学时也出现了学生失联事件。根据报道一名14岁女生开学首日失联,经过30个小时的寻找终于被好心人找到。孩子安然无恙就是迷路了。
2月22日,14岁初中女生失联的消息在深圳微博微信上被广为关注。据网上消息称失联的初中女生14岁,身高1.53米。寻人启事上显示,小叶在22日早上6时30分从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威中心花园出发,到布吉街道智民学校上学,7时左右出现在校门口附近,有同学称见过她。不过小叶吃完早餐后并未到学校上课,超过24小时都未回家。
最早转发女生失联的是深圳交警微博深圳公安微博随后也转发了女生失联的消息,请求网友帮忙找人。23日媒体记者联系到了失联女生的父亲叶先生,他表示孩子已经找到。“深圳人多,路网也密,她可能是迷路了。”叶先生说,由于带电话会影响到学习,所以女儿出门上学没带手机,也联系不上。
现在国内城市化速度越发加快,夸张地说很多城市一天一个样,连成人一不小心都会坐错车走错路就不要说孩子们了。如果孩子不慎走失迷路而身边有没有可以联系家长或者让家长了解自己遇到麻烦的手段,就可能惹出上述那样的事情。因此家长做好孩子的防丢工作还是很必要的。
1:儿童防丢手表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儿童防丢手表”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孩子与父母的紧密联系,保证孩子处于自己设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不至于走丢;或者即便当孩子真的发生了意外,遇到被拐现象,彼此也可以通过该设备实现儿童救助。
这种手表主要搭配网站平台和手机APP,实现与手表的智能对接,然后准确定位孩童位置,并实现对讲功能。
1:幼童易走失地点盘点
一、公园
公园是父母最经常带孩子外出的地点之一,而由于场地开阔,人群众多,公园也成了宝宝最容易走失的一大场所。
二、动物园和游乐园
动物园和游乐园的景点,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因此当父母离开之后,孩子可能还会返回或者滞留在原有的场馆,等到回过神来,孩子再跑出去追父母,人流一多,很容易走失。
三、科技馆
5岁到10岁的孩子由于活动的自主性比较强,因此是最容易走失的,家长在带孩子逛博物馆、科技馆等的人流较多的场合时,必须加倍小心。
四、庙会超市
庙会、超市都是儿童走失的高发地。此类场所,最大的特点是人多,流动性大,孩子很容易因为人流的阻隔,而脱离父母的视线。
2:四个技能 孩子应掌握
一、记住自己居住地
教孩子不仅要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名字,还要让孩子记住自己住的城市名字以及小区名字和门牌号。
二、熟记亲人电话
让孩子熟记亲人的联系方式,尤其是爸爸妈妈和家里的电话,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拨打电话。
三、拨打紧急电话号码
应该教会孩子拨打110求助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救护电话。紧急情况,父母电话长容易忘记,也许这些电话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上。不过一定要记住告诉孩子紧急的时候才能拨打,平时不能乱拨,给人家添乱也不好。
四、识别好人和坏人
一是老人;二是孕妇和有小孩子的父母;三是穿军警制服的群体;五是大的机关单位或超市商场统一着装工作人员。
都上学了,应该早已不是能随便走丢的年纪,这种年纪还会走失事实上暴露出的是家长平时教育的松懈和不到位。这应给我们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