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盗汗的原因
产后盗汗是月子病的一种,是产妇在分娩之后,常常在睡觉的时候大量出汗的一种现象。如果只是在产后一周内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那么还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这样的出汗是产妇体内多余水分排出的过程。但是如果盗汗时间持续较长时间,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的产后盗汗。这样的产后盗汗问题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通过饮食或按摩来治疗,不然很可能会引发重大妇科疾病。在治疗之前,首先要确定产后盗汗的原因。
西医无此诊断病名,因此以中医理论来解释。中医认为产后盗汗是因为身体虚弱导致的。当妈妈在生育后,往往身体虚弱,在产时消耗了不少气血,气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就会导致阳不敛阴,阴津妄泄而汗出。如果妈妈属于阴虚,加上产时失血伤阴,虚阴生内热,睡觉时候阳乘阴分,热破津液外泄,从而发生产后盗汗。
部分妇女在产后出现不由自主的出汗,即使没有过多的活动,也是大汗淋漓,而且还非常容易在睡觉的时候出汗,醒来以后发现身上湿答答的。对于这种现象,称之为产后盗汗。
盗汗见于很多的疾病,比如结核病,所以有的产妇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结核等。实际上,产后盗汗是非常常见的。假如在产后一周左右内的盗汗,是因为产妇体内的水分比较多,通过内分泌以及神经的调节,使汗腺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属于生理性产后盗汗。假如盗汗持续时间比较长,甚至是几个月,还是应该考虑是病理性产后盗汗,多因为妇女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失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津液随之而泄;或因产时气血耗损,气随血耗,卫外不固,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虚造成的。
剖腹产后自汗的病因是素体虚弱,产时伤血,气随血耗,卫阳不固,腠理不实所致。汗为心液,营为汗液的物质基础,营卫失调,汗液外溢不止,遂成自汗。
剖腹产后自汗的主要症状是: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无力。不同于发热,中暑之出汗。日久失治者,因汗出过多,阴液损伤,风邪走络,使经水断绝,阳气外溢,阴液不固而传变为痉症。干血痨或亡阳症。
气虚体质的产妇是因分娩时用力过度所致。这类产妇常常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常常出汗,稍做运动就会表现得更厉害。严重的除了几种症状加重以外,还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食少腹胀,脱肛,子宫脱垂。经常心悸怔仲,精神疲惫,或腰膝痿软,小便频多。
产后盗汗治疗
1、生理性盗汗: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在数日后会自行好转。但在出汗时,毛孔张开,易受风寒,引起感冒。应注意要及时擦干汗液,注意皮肤清洁,如汗湿衣服要即行更换。
2、病理性盗汗:如出汗极多,或出汗持续时间长,可在中医指导下用中药补气止汗,大夫会根据情况辨证给药,切忌自行乱服药。
产后盗汗食疗方
(1)黄芪桂圆羊肉汤: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山药15克。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沙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3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2)参鸽汤:高丽参5克,乳鸽1只。将乳鸽去毛及内脏(不必清洗腹中之血),加入参片,水适量,隔水蒸炖1小时,配少量食盐顿服。每日1次,连服3天。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因为产后盗汗和妈妈自身体弱有关系,因此,可以使用按摩的方法,刺激穴位,从而缓和产后盗汗的情况。
1、足底部反射区
按摩部位: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生殖腺。
常用手法: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内侧反射区
在出现产后盗汗的症状后,产妇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因为产后盗汗和妈妈自身体弱有关系,因此,可以使用按摩的方法,刺激穴位,从而缓和产后盗汗的情况。
1、足底部反射区
按摩部位: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生殖腺。
常用手法: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