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了69批次婴幼儿辅食抽检结果,其中质量不合格样品达12批次,问题集中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明显小于标准值。而广东新酷幼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酷幼”营养米粉共有3个批次产品上榜,成为上榜问题最多的企业。而这已是半年来该品牌第二次被检出营养素不足。
通报结果显示,“酷幼”3个批次的小米营养米粉均存在脂肪、钠、膳食纤维、维生素C不足问题。根据相关标准,上述四类营养素在米粉中的含量应小于限值并至少达到产品包装明示值的80%,但从抽检结果来看,这三款米粉中相关营养素实际含量明显偏低。
以酷幼一款标称“益生元多维”的问题米粉为例,其维生素C标签明示5.7mg/100kJ,但实际检出值仅为3.3mg/kJ,仅为标示值的58%;其膳食纤维标签明示值为0.1g/100kJ,但实际检出值仅为该明示值的26%。
事实上,这并不是酷幼米粉第一次登上黑榜。在广东省食药监局去年12月公布的婴幼儿谷类辅食抽检结果中,酷幼米粉在15批次质量不合格产品中占据4个席位。主要问题也集中在钠、维生素C、脂肪等营养素不足方面。
广东省食药监局在公告中指出,营养成分是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品质指标,主要包括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C、锌、铁、叶酸等,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如果摄入不足或过量会影响婴幼儿健康。
婴幼儿辅食问题频发“李鬼”泛滥
记者梳理发现,事实上,近年来婴幼儿辅食问题频发。
2015年3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44批次不合格婴幼儿辅食,涉及品牌包括丽婴房、鼎福、多多呗、贝乐聪、蓓茵健等。
2015年6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4批次不合格婴幼儿辅食,其中江西安培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米营养米粉微生物超标,河南源苑食品公司生产的冠军宝贝番茄米粉维生素A不合格,杭州未来营养食品公司生产的DHA金枪鱼米粉水分不合格。
2015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检出13批次不合格辅食,其中有6批次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生产企业包括沈阳汉臣氏、南昌文泽食品、江西铭瑞食品、福建亚氏力、福建文鑫莲食品公司等。
2015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检出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辅食样品10批次,涉及南昌文泽食品、江西长荣食品、江西贝瑞聪实业等公司。
婴幼儿辅食监管成盲区
对于婴幼儿辅食,信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他表示,婴幼儿辅食作为婴幼儿奶粉的补充食物,应该是纳入整个婴幼儿奶粉管控的范围。但是目前刚好相反,国家对奶粉这块管理的非常严,但是对辅食这块,基本上没有太多监管,这也让很多假冒、伪劣、山寨、质量差的小企业都在分这杯羹。“我觉得这方面从国家到行业、到企业、到消费者都一定要有责任和义务去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与环节。”
朱丹蓬建议,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主导,行业作为指导,企业自律,消费者要有健康意识以及鉴别真伪的意识,这样才能建立一套四位一体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这样对于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才有健康、良性、长久的发展。
据统计,2016年1月至9月,共有18批次进口婴幼儿辅食被检出不合格,标签不合格、维生素及钙含量不达标、菌落总数超标成为主要原因,甚至还有汞、镉超标现象。但目前,食药监执法中查的是辅食必备营养元素是否达标,菌落等指标参数是否超标,以及是否存在外包装标签问题等,夸大宣传、冒充婴幼儿辅食的现象尚不在执法范围。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佰佰支招
家长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应注意什么
1、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大部分营养以及儿科专家都认为,在宝宝4—6个月时,开始为他添加辅食最理想。因为从4个月开始,宝宝已经进入学习咀嚼及味觉发育的敏感期,对食物表现出兴趣。此时添 加辅食.宝宝会很乐意接受,也很容易学会咀嚼吞咽。 2.、钙剂的补充 应该开始满月之后,就为宝贝补钙了。宝宝长牙与骨骼发育,都离不开钙离子。由于宝宝还比较小,每天的食物摄入有限,因此最好给宝宝额外服用钙剂。在钙剂的选择上,育儿专家建议选择比 葡萄糖酸钙吸收更好的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补充效果好,还不会给宝宝的肠胃带来负担。 3、米粉 首先要为宝宝准备的第一个辅食就是米粉。因为米粉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其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宝宝到了4个月,体内的淀粉酶达到成人水平,已经可以消化淀粉类食物了 建议4个月时每日添加一次米粉即可,到了5个月,可以在傍晚6点左右再多加一次米粉。最好让宝宝先吃原味米粉,用40度左右的温水调成糊状,待宝宝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尝试选择其他口味的米粉。 4、每天喝奶 虽提倡应坚持哺乳到宝贝满1岁半,但母乳喂哺到这个阶段已远不能满足宝贝的生长发育需要了。所以应该让宝宝每天补充配方奶。如果辅食添加正常,宝贝每天应保持饮奶300—500ml,以满足 生长发育的需要。 5、蛋黄 蛋黄是4个月以上的宝贝首选的蛋白质类辅食,它的致敏性低,比蛋清或其他蛋白质类食品更加安全。首次添加蛋黄时不妨谨慎一些,从1/8到1/4个开始耐心尝试,确定宝贝没有呕吐、腹泻、湿 疹等过敏的表现再逐渐加量。到宝宝6个月时,可逐渐过渡到加1个蛋黄。可将蛋黄混合在米汤或牛奶中喂哺。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宜喂蛋清,因为此时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较小,易透过肠壁黏膜进入血液,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湿疹、荨麻疹等。而有些宝宝在吃完蛋黄后 表现出同样的过敏反应,对于这类宝宝,建议1岁以后尝试添加蛋黄。 蛋黄可制作出好多让宝贝垂涎的食物:比如蛋黄酱(把蛋黄研碎、过滤,加上肉汤、淀粉煮)、蛋黄菜糊糊(把西红柿、洋葱切碎,扁豆煮软切碎,加些肉汤煮,最后,倒入调匀的蛋黄糊)。 6、肉类 适时添加肉类,不论从营养上还是口味上都能带给小宝宝全新的感觉。6个月以上的小宝贝已经开始能吃肉并且喜欢吃肉了。 因此,可以在食谱中逐步加入鸡肉、鱼肉,鸡肝,虾肉,猪肉等动物性食品。鱼泥,鸡肉泥的纤维细,蛋白质含量高,特别是鱼肉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铁和钙,海鱼中的碘含量也很高。 7、水果汁 当宝宝满3个月以后,妈妈也可以尝试亲自动手制作一些新鲜的水果汁来丰富宝宝的味觉,如西瓜汁,橙汁等。妈妈可将买回来的新鲜水果去皮、切小块,放入榨汁机榨出果汁,然后按照1:3(一 份果汁,三份水)的比例兑入温开水,然后用小勺喂给宝宝喝。不过,由于水果汁大多是酸性的,水果中的果酸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相遇后,会发生凝固,影响钙及果汁中营养的吸收。所以,最好在喂奶后 1小时再喝,或在两次喂奶之间,这样更有利于奶汁及维生素的吸收。 8、少量多餐 喂食的份量应由少量逐渐增加,食物的浓度也由稀到浓。先由较温和、浓度低的液体食物开始添加,再慢慢改为泥状,最后才是固体食物。应遵照各阶段的进度给予各类食物,以免宝宝身体负担 过大,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来进行,并避免过度喂食。喂完辅食(固体食物),须注意给予宝宝水分的补充。
小编总结
面对高增速和庞大的市场,婴幼儿辅食问题屡现。政府监管部门对进口婴幼儿食品要慎之又慎,加强科学监管手段、建立跨国追溯体系以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