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食药监局9月共抽检各类食品样品1949批次,其中检验项目合格的样品1918批次,不合格样品31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8.41%。
抽检的1949批次食品样品共涉及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等21大类,其中12大类213批次样品全部合格,分别是粮食加工品9批次,乳制品39批次,速冻食品9批次,薯类及膨化食品2批次,糖果制品2批次,蔬菜制品37批次,水果制品21批次,蛋制品21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26批次,糕点26批次,蜂产品19批次,特殊膳食食品2批次;餐饮食品769批次,不合格8批次;食用农产品565批次,不合格8批次。
在抽检发现问题的31批次不合格样品中,检出其他微生物超标11批次。包括餐饮具、雪糕中检出大肠菌群,熟肉、雪糕中菌落总数超标。菌落总数是最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指标,反映食品的卫生状况,超标可能原因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造成污染,也可能是运输贮藏过程中二次污染。
针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化解风险。加强对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加大跟踪抽检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甘肃曝光2批次不合格食品,鸡精中大肠菌群超标25倍多
29日,甘肃省食药监局发布第27期抽检公告,近期共组织抽检调味品、肉制品、水果制品共114批次,不合格样品2批次,其中,1批次鸡精中大肠菌群超标25倍多。
据悉,该批次鸡精由城关区东副市场恒益干鲜调料批发部销售的标称甘肃兄弟黄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其大肠菌群检出值为2400 MPN/100g,标准规定为≤90MPN/100g。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未检出致病菌,结合居民膳食结构、抽检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健康风险较低,但反映该食品卫生状况不达标。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
另一次批次为陇西县华荣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标称甘肃隴原情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的陇原情陇西腊肉,镉(以Cd计)检出值为0.13mg/kg。《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注:产品生产日期为2017-2-13,GB 2762-2012为当时有效的标准。自2017年9月17日起,该标准被GB 2762-2017代替)中规定,镉在肉制品(肝脏制品、肾脏制品除外)中的限量为0.10 mg/kg。
镉可通过食物、水、空气、吸烟等途径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通过消化道摄入镉的吸收率约为5%。长期大量摄入镉,则表现为慢性镉中毒,主要危害是肾脏和骨骼。肾脏是镉最重要的蓄积部位和靶器官,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早期毒性主要在肾脏近曲小管,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兰州市、定西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经营单位所在地兰州市、定西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要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并依法予以查处。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添加剂的致癌、致畸与致突变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尽管尚未有人类肿瘤的发生和食品添加剂有关的直接证据,但许多动物实验已证实,大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能诱使动物发生肿瘤。有的食品添加剂本身即可致癌,如糖精钠可引起实验动物的肝肿瘤;有的添加剂可在使用过程中,与食品中的存在成分发生作用转化为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与肉制品的腐败变质产物季胺类化合物结合形成亚硝胺。
总之,任何物质超过一定的摄入量时,都可能表现出毒性作用,反之,在一定的剂量下又不会表现毒性。这就是说,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时,是不会表现出毒性的,只有在大量使用时才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不反对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反对滥用食品添加剂,更反对隐瞒添加剂的使用。由于尚不清楚随同食物摄入的食品添加剂的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所以在食品的包装说明上要有食品添加剂标识及残留量,以供消费者在选择食物时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
( 责任编辑: 吴梦莉 )
佰佰支招
消费者如何挑选那些既健康又安全的食品呢
1、 在选购食品时,要选择那些带有QS标志的,QS标志是企业获得生产许可的标志。 2、 选择食品时要认真查看食品包装。观察包装物是否有破损、漏气的现象,字体的印刷是否正规,避免购买受到污染或者假冒伪劣的食品。 3、 用感官初步鉴别,闻一闻味道,判断食品是否腐败变质或散发出异常气味。 4、 注意看食品包装上的说明和标签。 5、 在购买食品时,要去正规超市、商场或商店进行购买,保证所购买食品的质量安全。
小编总结
食品添加剂的出现本来是造福人类的,但是如果过量使用、滥用就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有关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