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英语:Ebola)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人一旦罹患此病可能致死。它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或器官衰竭。 那么今天小编带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埃博拉病毒有哪些来源?请看一下具体解析。
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来源,科学家们做过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没有找到病毒滋生的源头。1967年首次出现的马尔堡病毒暴发,其原因是患者接触了一批从乌干达运来的非洲绿猴。因此,人们认为,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1989年10月,美国莱斯顿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一批来自菲律宾的猴子。在检疫过程中,这些猴子一个接一个地患病死亡。在对猴子的血液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些猴子竟然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幸好这种莱斯顿埃博拉病毒对人无致病性,没有导致人类患病。但这一发现再次使人想到,埃博拉病毒很可能也像马尔堡病毒一样来源于猴子、猩猩等非人灵长类动物。但后来发现,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埃博拉病毒的受害者。2001-2003年加蓬和刚果暴发埃博拉出血热期间,法国的科学家在疾病流行的地区捕捉了上千只不同的动物,包括蝙蝠、鸟类、松鼠等,对这些动物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在29只蝙蝠的体内检测到埃博拉病毒存在的证据,怀疑蝙蝠可以是传播埃博拉病毒的元凶。研究还发现,埃博拉病毒的一些特性与多种能感染鸟类的逆转录病毒相似,推测埃博拉病毒与鸟类中传播的逆转录病毒可能来源与相同的祖先。2008年,美国在协助菲律宾对一些病猪进行检疫时发现,猪能感染埃博拉病毒。
该病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疾病,主要影响肝、脾和肾。潜伏期3~18天,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非重症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出现非对称性关节痛,可呈游走性,以累及大关节为主,部分患者出现肌痛、乏力、化脓性腮腺炎、听力丧失或耳鸣、眼结膜炎、单眼失明、葡萄膜炎等迟发损害。另外,还可因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肺炎等。
尽管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但仍有一些人能幸存下来。他们须经常接受检查,以确保其体液里不含有病毒。据悉,男患者痊愈40天后还能通过性行为把病毒传播给他人。这种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的人或者动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体液传播。因此,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最容易被感染
本期以上讲座均由佰佰安全网提供,小编还会继续努力搜集一些瘟疫安全小知识,如果大家想更多的掌握并做到生活中如何预防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与感染,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佰佰安全网,希望能够在健康问题上更多的帮助到大家,下期再会!
( 责任编辑: 何显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