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常识> 正文

蝙蝠的生存现状

2020.01.28 14:00 2241

蝙蝠通常每窝产1至4仔。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视不能听。幼仔由亲体照顾5周至5个月,按不同种类决定。那么,蝙蝠的生存现状呢?下面就让佰佰安全网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蝙蝠的生存现状:

同其他动物一样,许多蝙蝠也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用于消灭昆虫的毒剂和木材保护药剂等把它们在冬眠的时候药死,许多错误的观念也使人类大批地捕杀它们。一些种类栖居的空心树木被伐掉了,废墟被拆除或者被重修得严丝无缝,使其无法生存。蝙蝠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对人类有益。蝙蝠所聚集的粪便还是很好的肥料,对农业生产有用。经过加工的蝙蝠粪被称为“夜明砂”,是中药的一种。蝙蝠还是研究动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对象,对它们辐射技术的秘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人类仅仅只是知道了蝙蝠能够做些什么了,但仍然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做的,所以拯救那些濒临灭绝的种类势在必行。

栖息地破坏和破碎。栖息地面积的减少、栖息地空间结构的改变都可能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1、碎片面积可能小于蝙蝠种群所需的最小巢区或领域面积,或者即使碎片面积较大,由于对种群破坏严重而导致碎片中的种群较小,也不能维持种群的长期生存;

2、栖息地异质破坏,如觅食区域的减少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

3、拥挤效应,即由于生存面积减少而导致碎片周围栖息地的某些物种(如猛禽、狐猴、浣熊)密度增加,对碎片上的蝙蝠种群造成危害,促使其下降;

4、边缘效应,即碎片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碎片边缘形成一种受影响的区域,使碎片面积逐渐减少,对碎片内的蝙蝠种群极为不利;

5、隔离效应,主要表现在对蝙蝠冬眠期的影响,由于栖息地与冬眠区的隔离而无法进行正常冬眠,导致种群下降。

人为直接干扰因素。蝙蝠常栖息在洞穴、废矿井和树洞中,也可在房檐下、旧式教堂的尖阁和钟楼里。开矿、封闭旧矿井或往里倒垃圾、城市建设以及不适当的林地清理工作(砍伐蝙蝠用作栖处的死树),都会导致蝙蝠无栖身之处,引起大量死亡。同样,惊醒正在冬眠的蝙蝠会使它们过早耗尽脂肪,没有等到春天到来便因饥饿而死去,这对蝙蝠种群数量的维持及增长是一个极大的危胁。耐久杀虫剂的使用也是对它们的一大威胁,蝙蝠体内积累的毒素会影响幼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大规模的幼体死亡会对种群产生严重影响,十余年后受害种群仍难以恢复。

不正当捕杀。在热带地区,如关岛,大蝙蝠不仅供当地人食用,还出口到太平洋其他的岛屿。岛上的蝙蝠,尤其是那些独特的地域种和分布狭窄的种类受到很大威胁。蓄意地杀害也是一个问题,迷信使人们杀死蝙蝠,从而使蝙蝠的数量减少。人们对吸血蝙蝠以及确认的对作物有害的蝙蝠的控制,不仅杀害了引起问题的蝙蝠,而且杀害了与它们共享栖息地的其他蝙蝠种类。

栖息地微气候变化。栖息地温度的变化对蝙蝠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哺乳后期的雌性蝙蝠和幼体蝙蝠,因为它们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弱。1974年夏天,由于寒冷的天气使美国印第安纳州社鼠耳蝠(Myotis sodalis)幼体的生长期延长了两周,并使其完成迁移的时间推迟了三周,从而影响了冬季脂肪的储备量,导致蝙蝠大量死亡。另外,栖息地微环境决定了昆虫的丰富量,当微环境不适合昆虫生长时,会使蝙蝠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蝙蝠的生存现状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医疗卫生的知识。请您多多关注佰佰安全网吧!

( 责任编辑: 王秀娟 )

分享到

相关阅读

中华菊头蝠是新冠病毒的宿主吗

2020.02.06

2458

蝙蝠的“毒性”为什么这么强

2020.01.28

2614

蝙蝠的形态特征

2020.01.28

2449

蝙蝠的基本习性

2020.01.28

2275

蝙蝠的种类分布

2020.01.28

1978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

怎样判断是否患有狂犬病?

2017年11月07日 17:57

4033

吃盐多 伤血管

2023年05月22日 14:57

5341

中疾控:本轮疫情仍以BA.5.2、BF.7为主 没有发现新的变异株输入

2023年05月18日 10:50

2165

如何正确喝牛奶?这份指南请收好!

2023年05月16日 10:59

1553

葡萄柚种类丰富,掌握正确挑选方法很有必要

2022年12月31日 21:10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