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下午6点左右,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城一小区门口的广场上,一个铜钱形状的雕塑倒塌,砸死现场一名男童。从网友提供的现场照片显示,事发后,广场地上、雕塑边缘都有不少血迹。那么对于常见的小区景观雕像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一,雕塑质量差
近年来,景观雕塑倒塌伤人的事件并不少见。
2011年4月,十岁女童在北京人定湖公园被一花盆雕塑砸伤,女童后被鉴定为十级伤残。
2013年3月,北京朝阳区姚家园路一雕塑被沙尘风暴吹倒,一名男子被砸重伤昏迷。
2014年4月,两名儿童在深圳一小区玩耍时,一名儿童摇动小区泳池边的雕塑,导致另一女童头部被砸伤。
为何会有这么多“脆弱”的雕塑成为伤人“暗器”?深圳市某区城市建设局一位负责人说道,在不少地方,建设资金不足百万的工程,往往存在“一条龙”建设的问题,“也就是说,从招投标到交付给市政养护公司,当地都有决定权。其中是否存在腐败,是否会造就豆腐渣工程,很难说。”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胡爱兵坦言,对于这些公共场所的雕塑,只有发现有明显问题才会启动超声波等设备检测,但肉眼难见的问题往往是盲区,“不少公共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出现问题,绝大多数难逃建设质量的嫌疑。”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认为,“要杜绝豆腐渣,就要对雕塑行业明确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对施工单位的‘问责制’,城市雕塑必须将‘安全’放第一位,艺术性都是其次。”
深圳市某区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建议,从建设流程上进行改革,“现在不少地方在实行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政策,在竞标发布、公示陈列、建设维护等由不同主体负责,且进行三或四笔款项交付方法;不少市政工程要求一年或两年不出现质量问题再拨付余款,这样大大减少了‘豆腐渣’工程的存在。”
二,监管不力、标准滞后
小编了解到了解到,1993年,我国文化部和建设部联合出台《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其中附则第十七条指出,“城市雕塑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维护和管理,必须保持雕塑的完好和整洁。”根据这份全国性文件,上海、天津、四川等地也分别出台了地方性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
广州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刘岩介绍,在国外,一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来选材并根据材质来保养雕塑,同时对每个雕塑的入园时间及生命周期作出详细登记。“相对于国外的标准化管理,国内从设计到落地,往往缺乏论证。比如造成惨案的铜钱雕塑在设计之初,它与地面的接触满足何种力学要求?能否允许近距离接触甚至供儿童耍玩?须有一个安全预期和风险管控。”
广东一位园林管理人士说道,“雕塑建好后,大多由城管局招标市的政养护公司负责养护。由于没有明确的雕塑保养制度,造成很多雕塑有人建没人管。”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许多城市的雕塑情况,都是靠人到每个区域“大海捞针”式的普查获得,时常找不到设计、建设单位。这样的普查,对管理起不到什么作用;雕塑出了问题,找不到该找的“主”。
对此,刘岩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对城市雕塑进行细致的分类、建档管理,摸清楚哪些雕塑设计上不符合力学规范、哪些建筑材质容易老化腐蚀、哪些需要设立安全隔离范围,建立一本“城市雕塑台账”,对于老化的雕塑要及时修复或淘汰。
佰佰安全网建议:相关部门应使安全隐患举报机制畅通,动员雕塑维护方、社区及市民都参与到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遇到隐患及时排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同时大家要增强自身公共安全意识。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区景观雕像存在的安全隐患,稍后会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哪些社区人造景观具有安全隐患。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这部分社区环境安全小知识。
( 责任编辑: 邹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