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法> 法规> 正文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2018.05.05 10:05
1550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市政府办文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园区管委,市政府各委办局:

《玉林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玉林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了加快我市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根据《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玉林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广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玉林实际,特制定玉林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时期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一)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十五”时期, 全市卫生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标,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时期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大力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三网”建设。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上直报。鼠疫、霍乱、血吸虫病、疟疾、伤寒、乙脑、流脑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法定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区平均发病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结核病病人的发现率和全程治疗率。继续巩固麻风病防治成果,全市麻风病基本消灭。儿童计划免疫基础疫苗接种率保持在85%以上水平,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纳入儿童免疫规划范围。我市从2005年开始,把乙脑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乙脑疫情明显得到有效控制。经过“十五”的努力,全市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明显提升。

2.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决定》(桂发〔2004〕8号),出台了《中共玉林市委员会 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玉发〔2004〕29号),把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工资纳入财政全额拨款范畴,把乙脑疫苗预防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同时,出台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意见的通知》(玉政发〔2004〕43号),对农村卫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创立了乡镇防保组“四室”建设和村卫生室“三室”建设,以乡镇防保所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强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实行计划免疫工作村医师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完成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工作。开展了3轮“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活动,以及通过开展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完成了222个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使农村卫生机构在基础设施、业务技术、管理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陆川县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5年底,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占全县农业人口数的75.12%。妇幼保健工作以贯彻落实“一法两纲”为核心,大力推进“母亲安全工程”,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建设和开展创建“爱婴医院”活动,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爱国卫生工作得到新突破。“十五”时期,我市广泛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食品卫生安全、 职业健康维权、化妆品、消毒产品专项整治,维护了与健康密切相关产品的市场秩序,确保了玉博会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安全。“十五”期末,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2.77%;启动了农村饮用水质监测项目,对农村寄宿学校饮用水质进行卫生学监测。2005年,容县获批准为“国家卫生县城”,实现我市国家级卫生创建零突破。

4.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十五”时期,全市认真贯彻自治区《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 在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完成医疗机构分类登记工作和市级以及部分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工作。在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药品和高额医用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推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查询制度和费用清单制度,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进行规范,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卫生局出台了《玉林市国有医疗卫生机构关于减免城乡特困人员医疗预防保健费用试行办法》,让利贫困群众。市第一人民医院开设广西第一家“惠民”病房,为贫困患者提供特惠医疗服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定完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调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部分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2005年,在全市启动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5.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时期,完成市级和五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六个传染病医院(区) 国债建设项目,大部分已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实施了基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等项目,城乡居民的就医环境及就医条件得到改善。

6.卫生科技创新发展,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五”时期,我市实施科技兴医战略,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依托,构建市级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市中医院加大投入,完成了中医特色专科项目,通过了自治区评估。

(二)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1.社会经济现状。

玉林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全市土地面积12838平方公里,辖2区1市4县。至2004年底,全市户籍人口595.4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64人。200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312.6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277元,地方财政收入14.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9元。

2.居民健康现状

(1)2004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74.5岁。

(2)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2.58‰,死亡率5.78‰,自然增长率6.80‰。

(3)2004年全市婴儿死亡率10.8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30‰,孕产妇死亡率22.67/10万。

(4)“十五”期间,急、慢性传染病仍是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2004年玉林市共报告传染病22种10903例,总发病率为183.82/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肝炎、淋病、梅毒、痢疾,这5种传染病发病数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0.84%。

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2004年我市新增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57例,其中已发病13例,死亡2例,与2003年相比,发病率上升604.46%。

(5)2004年,全市居民死因调查前五种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

3.卫生资源现状

(1)卫生机构:2004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26家(所),其中医院30家,乡镇卫生院118家,卫生所(含个体诊所)838所,村卫生室2012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家、卫生监督所1家、妇幼保健院8家,皮肤病与性病防治所5家、结核病防治所1家,卫生学校5家、中心血站1家、疗养院1家。

(2)卫生人力:2004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832人(平均每千人口3.16人),其中医师4667人(平均每千人口0.78人),护士3885人(平均每千人口0.65人),医技人员4281人(平均每千人口0.72人),乡村医生4900人,卫生员261人,其它838人。高、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1:11:28(高级278人,中级3034人,初级7700人)。

(3)卫生机构床位:2004年底,全市卫生机构共有病床8409张(平均每千人口1.41张),其中医院5150张,疗养院150张,卫生院2730张,妇幼保健院379张。

(4)大型医疗设备:2004年,全市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主要有:CT(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11台,MRI(核磁共振仪)3台,LA(医用直线加速器)3台,PRK、LASIK(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3台,SPECT(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扫描断层仪)2台。

(5)卫生事业经费:2004年,全市卫生事业经费10603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273302万元的3.88%,人均卫生事业经费为17.81元。其中,医疗经费1472万元,占13.88%;中医事业经费187万元,占1.76%;防治防疫经费1068万元,占10.07%;妇幼保健经费575万元,占5.42%;乡镇卫生院经费1319万元,占12.44%;农民医疗支出1163万元,占10.98%;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支出4111万元,占38.77%;其它卫生经费665万元,占6.28%。

4.卫生服务状况

(1)2004年,全市医院、卫生院年门(急)诊人数为648.05万人次,年人均就诊1.09次;医院、卫生院住院人数为22.11万人次,人均住院率37.12‰,已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12天;平均每名医生年负担的诊疗人次为1639.95人次,其中综合医院2079.34人次,中医院1937.33人次。病床使用率60.17%,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70.55%,卫生院39.33%。健康检查13.37万人次。

(2)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儿童五苗接种率:卡介苗97.68%,小儿麻痹糖丸98.57%,百白破98.67%,麻疹疫苗98.32%,乙肝疫苗接种率98.04%。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70.92%,儿童系统管理率57.05%。

(3)2004年,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0.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4.73%,常住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3.39%,产前检查率85.99%,产后访视率81.60%。

(4)2004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53.31%;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52.72%,农村改水受益率96.65%,城市污水处理率31.7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我市卫生资源总体人均拥有量较高、增长较快,但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卫生人力、床位、设备等卫生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农村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基层乡镇卫生院设备落后,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不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尚不完善,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并存的矛盾渐显突出。

2.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财政补助虽逐年增长,但由于财政相对困难,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速度偏低。由于财政补助相对不足,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扭曲,加大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使卫生总费用居高不下。

3.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薄弱

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够健全,设备落后,人员、经费不足,致使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乙型脑炎、伤寒、狂犬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控制任务十分繁重,艾滋病发病数逐年增多,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影响人群健康日显突出。

4.中医资源薄弱

全市县(市、区)中医机构医疗设施、设备简陋,与同级西医机构相比,差距较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不足,人才梯队不健全,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欠缺,制约了我市中医中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整体科技实力不强

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拔尖人才不足,卫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医、教、研一体化的高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医药卫生科技整体实力不强,优势学科不多,卫生科技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6.卫生信息系统不规范

全市卫生信息资源分散,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影响信息资源共享,导致卫生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与现代信息化要求不相适应。同时,对卫生信息应用的水平较低,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在卫生决策和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二、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预测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卫生问题

城乡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与生态的变化,公共卫生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由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精神病、性传播疾病、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将会进一步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增强,日益形成的健康消费观,将给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

(二)医疗服务的对外开放将对医疗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随着外资进入医疗市场,将会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模式和医院经营运行机制,促进医疗市场竞争,现有公立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冲击,医疗服务供需关系将会被改变。

(三)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益繁重,对公共卫生体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玉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各种病媒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人口密集,交通发达。而近年来,一些传染病病毒变异,抗药性增强,致使传染病控制形势严峻。艾滋病病毒感染报告人数逐年迅速增加,并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SARS、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人感染猪链球菌等新发传染病给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或诱发的疾病,已对居民健康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化学工业发展,必将产生一些新的致病因素,影响着我市居民的健康。

(四)人口结构变化,将对卫生服务结构带来影响

根据对我市人口发展进行预测,人口老年化趋势、居民文化构成变动趋势和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将对我市卫生服务总量、结构、方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十一五”时期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建立起适应玉林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二)主要原则

按照区域覆盖、合理布局、方便就医、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的原则,通过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保证重点项目和优先领域的投入,充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卫生服务绩效。加大政府投入,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多渠道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全行业监管,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四、“十一五”时期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玉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使人民群众享有优质、便捷、低耗、高效的卫生服务,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区内先进水平。

(二)主要指标

1.平均期望寿命75岁。

2.孕产妇死亡率小于15/10万。

3.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1/5。

4.住院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3.4‰以下。

5.法定传染病甲乙类总发病率控制在230/10万以下,慢性传染病发病率低于部颁标准。

6.疫情报告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

7.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

8.卫生监督覆盖率城区达到90%,村镇达到80%以上。

9.卫生宣教覆盖率城市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

10.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05人,每千人拥有病床位数达到2.41张。

11.县级卫生医疗机构高、中级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35%以上,市级医院达到45%以上。

12.公民无偿献血能满足100%临床用血。

五、“十一五”时期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根据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目标和要求,逐步完善本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网”体系。通过强化救助网,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内涵建设,加快信息网的建设,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形成统一、高效、快捷、准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保证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救治,及时排除和处理各类突发性卫生事件,将突发事件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加快玉林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和发展,构建“依托医院、分片负责、统一指挥、整体联动”的指挥型医疗急救模式。未建设前,玉林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依托综合实力较强的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置,各县(市)依托县(市)人民医院建设120急救指挥分中心。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单独建制,独立管理。市、县两级120急救指挥中心要整合资源,激活优势,实行统一调配、就近、救急、专业的原则,实施即时有效指挥和资源共享。建立“120”与“110”“122”“119”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性事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负责全市医疗急救的调度指挥。到2010年,建成医疗救治服务管理一体化、辐射农村、覆盖城乡的医疗救治网络,以市120急救中心为核心、急救站为枢纽、二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基地,构筑三级急救网络。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的改革工作,实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监督所的完全分离。按照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更新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完成市、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国债项目;健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预警、处置能力;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2.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1)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霍乱、SARS、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乙脑、伤寒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降低传染病总发病率。到2010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30/10万以下。

严格执行《玉林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04―2010年)》,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到2008年,每个县(市)建立2个以上县级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完善市、县两级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增加财政投入,加强重点易感人群的监测工作和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程,推广在高危目标人群使用安全套;加大对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救治力度,全面推行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利用全球有关项目基金,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严格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上升势头。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201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建立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到2010年,全市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为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85%以上。

重点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狂犬病等重点防控传染病的监控,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合作,共同采取措施,防止出现重大传染疫情的暴发流行。

加强以霍乱、伤寒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以霍乱为重点的腹泻病监测防治网络;规范肠道门诊,控制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

(2)按照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强化政府责任,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建立健全免疫规划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到2010年,以乡(镇)为单位,全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以县为单位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以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为重点,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落实,逐步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范围,将乙脑、流脑列入免疫规划管理。

(3)采取传染源控制、媒介防制、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人群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策略,在巩固消灭血吸虫病、丝虫病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疟疾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等重大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到2010年,基本控制疟疾病例在我市的发生,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逐年降低。

3.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网络

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意外伤害、精神疾病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加强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砷)中毒的防治和控制工作。广泛开展大众健康教育和以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场所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帮助和引导广大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强精神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力度,提高精神疾病防治水平降低其发病率。有计划开展肿瘤筛查、诊疗工作。到2010年,市、县(市、区)设立慢性病防治中心。

(三)农村卫生工作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债项目和落实配套资金。到2010年,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新设备,扩展业务,所有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达到广西合格或示范卫生院标准。保障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全面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在“十一五”期末全市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均达部颁标准。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合理设置民办医疗机构,引导和鼓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个人到缺医少药的地区开办医疗点,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及时诊疗。加大地方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廉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医务人员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

(四)医疗服务体系

依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市场供需趋势,逐步完善城乡整体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

1.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建设

打破条块分割,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以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为龙头,以二级医院:(中心卫生院)为枢纽,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门诊部(所)及一级医院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鼓励个人、社会力量或中外合资举办高起点、高水平、有规模的专科医院和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大力加强市传染病医院建设,把它逐步建成市传染病治疗中心,作为全市法定传染病治疗的定点医院,各县(市、区)要加大综合医院传染病区的建设和管理,作为传染病法定治疗区域。

2.中医药医疗服务建设

加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巩固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突出中医药医疗服务的特色优势;积极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建设好市中医院、市骨科医院,完成市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及市骨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各县(市)也要积极利用自治区规划的“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广泛争取资金,加快中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到2010年,所有县(市)中医院要达到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二级中医医院标准。未设中医院的县(市、区),要在县级综合医院中增加中医科。到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置中医科,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

3.大型医疗设备配置

严格控制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的准入,大型设备配置按《广西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后方准购置。CT原则上每个县(市)配置1-2台,MRI(核磁共振)、LA(医用直线加速器)以每100万人口配置1台的标准配置。到2010年,全市CT控制在15台;MRI和LA各控制在5台以内,PRK、LASIK(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各保持现有数量3台;SPECT新增1台,总数达3台;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UFCT(超高速CT)、X刀(爱克斯刀)、γ刀(伽玛刀)可以分别配置1台。在二级以上医院创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即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领域给予重点扶持;建立玉林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金,在创建和巩固两方面予以适当补助,鼓励和支持专科建设的发展。

(五)卫生监督体系

根据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政事分开、综合执法、依法行政的要求,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系。按权责统一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依法将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防护、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健康相关产品卫生、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监督工作全面纳入卫生监督监管范畴,联合执法,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全面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和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保证卫生监督工作经费,改善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和办案条件;争取国债和各级财政投入完善市及5个县(市)卫生监督所的业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要保障我市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100%达标,餐饮业及其他食品卫生经营单位量化管理80%以上达标,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100%,食品卫生行业卫生许可证办证率达到100%。完成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我市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卫生监督网络信息化和食品卫生安全动态分析和预警。

(六)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母婴保健管理办法》,按照《玉林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玉林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要求,争取通过国债、各级财政支持及自筹相结合,完善全市8家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妇幼保健三级服务体系。把妇幼保健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每个乡镇防保所配备1―2名专职妇幼保健专干,每个行政村卫生所配备1名女村医兼职抓妇幼保健工作。提高乡镇卫生院产、儿科服务能力。到2010年,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90%(城市达95%,农村达8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全区平均死亡率以下;提高母乳喂养率,儿童保健覆盖率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60%以上,逐步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覆盖率,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死亡率和腹泻、意外伤害死亡率。继续推行婚前医学检查,至2010年,在市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产前诊断中心,开展遗传学咨询、生殖健康服务以及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出生缺陷动态监测,到2010年,全市住院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控制在13.4‰以下。加强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机构、人员的资格管理,严格实行准入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和超范围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违法行为。继续做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

(七)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大力发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进全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玉林城区、各县(市)城区,对附城乡(镇)卫生院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双重改造,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个镇及街道办事处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按市场需求分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0年,玉林城区设立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按市场需求分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起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优良、功能完善、运作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使居民的基本卫生问题都能在社区得到解决,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和政策保障。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同级财政提供必要的经费,帮助配备基本设备和房屋等设施。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将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积极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现阶段重点开展以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为重点的多种类型的社区岗位培训,使社区工作人员系统地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铺开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人才。到2010年,全市计划培养约460名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师。

(八)科研教育和重点专科建设

在医学科研方面,按照重点突出,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到2010年,组织2-3个重大医学科技攻关项目,选择具有学术优势单位,选准具有突破前景的项目。着力构建临床科研技术平台,到2010年,真正建设好5个研究所,建设8个重点实验室(临床5个,预防医学3个),每年开展10项左右的年度市级医学科研课题研究,重点攻关或协同攻关,力争有所突破,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加强医学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学教育等医学教育的开展。到2010年,建立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玉林市医学人才(临床类)小高地;玉林市卫生学校逐步办成向高职层次转制的学校;继续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覆盖率达100%。

(九)卫生信息建设

建设具有现代技术、准确、高效的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网络建设,实现自治区、市与各县(市、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网络直连,为卫生科技人员提供医学信息等各种信息服务;完善卫生服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选择部分病人关心的,并能体现医院实际工作情况的指标,定期或不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保障病人的知情权。

(十)爱国卫生

大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卫生乡镇(县城)、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作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重要内容来抓。容县继续保全国卫生县城称号,玉林城区、北流市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巩固和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2个,卫生县城1-2个,卫生先进单位150个,卫生乡(镇)5个,卫生村110个。创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60个,卫生乡(镇)15个,卫生村(社区)120个。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计划投资225万元用于自治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示范户项目,每年建设3000座以上卫生厕所,5年建设1.5万座以上卫生厕所。深入开展除“四害”活动,城市建成区在2010年前均实现灭鼠和灭蟑螂达到自治区标准或国家标准,一部分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实现灭蚊或灭蝇达到国家标准。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市)县(市区)建立健康教育所。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质监测工作。履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重点开展无烟草广告城市和(县城)、无烟单位认定,青少年和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十一)卫生人才培养

从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抓好医学人才特别是高级医学、全科医学、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中医药、农村卫生人才资源和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公共卫生人才方面,加强以公共卫生人才、卫生监测检验人才、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精通WTO规则和国际管理知识、熟悉法律的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到2010年,医疗卫生队伍中杜绝无专业学历人员;医生9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新上岗的乡村医生必须取得助理医师资格,全市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医师或以上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资格,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技术人员全部转岗分流。到2010年底,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80%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30%的乡村医生具有专科学历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执业资格。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市级医疗机构医师本科学历比例在75%以上,护士专科学历在35%以上,疾病控制专业人员本科学历比例在50%以上,其它卫技人员本科学历比例也均为50%以上;县(市、区)级医疗机构医师本科学历比例在55%以上,护士专科学历在35%以上,疾病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和其它卫技人员本科学历比例均在35%以上;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本科学历达到30%以上,护士专科学历以上比例达15%以上,其它卫技人员本科学历达20%以上。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

争取上级拨款(万元)

银行

贷款

(万元)

地方

配套

(万元)

自筹

(万元)

北流市人民医院

人民医院综合楼

北流市

10000

2006-2008

1800

500

1000

300

陆川县人民医院

传染病区

陆川县

1200

2006-2007

200

150

50

博白县人民医院

传染病医院

博白县

10000

2006-2008

1800

1700

100

容县人民医院

医疗综合楼

容县

10000

2009-2010

1500

300

900

300

兴业县人民医院

医院医技综合楼

兴业县

6000

2008-2010

800

800

如果想了解相关法规解析和案例可关注佰佰安全网的安全说法频道。让你的生活更安心。

( 责任编辑: 赵骏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法规

2018.05.05

1550

2018.05.12

1412

2018.08.04

1441

2018.03.09

2050

2018.07.27

2054

加载更多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