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广西宾阳13岁新郎迎娶16岁新娘”的网帖火了,照片上两人都长着一张娃娃脸。经调查,这对新人实为马山人,已认识一年多,均满16岁。新娘小吴介绍,她男友上完初二就不读书了,已经在南宁打工两年,自己去年上完高一就不读了,他们打算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再去领证。
近日,一个名为“广西宾阳13岁新郎迎娶16岁新娘”的网帖火了,照片上两人都长着一张娃娃脸。经调查,这对新人实为马山人,已认识一年多,均满16岁。“家长是支持我们的,要不然也不会办几十桌的喜酒。”新娘还否认了怀孕说法。16岁是否能够结婚?我国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在农村已经习以为常的早婚现象揭示了什么?下面,佰佰安全网为您解析。
广西16岁新郎迎娶16岁新娘
据了解,这对新人实为马山人,已认识一年多,均满16岁。新娘表示,“家长是支持我们的,要不然也不会办几十桌的喜酒。”
新郎新娘是在去年相识,照片是他们在2月15日摆喜酒时传出来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新郎新娘虽然穿着结婚礼服,但感觉两人都稚气未脱。
新娘小吴表示,自己和新郎都是1999年出生,而且已经满16岁,据小吴介绍,她男友上完初二就不读书了,已经在南宁打工两年,自己去年上完高一就不读了,她表示双方认识一年多,结婚是迟早的事,所以就把喜酒办了。
16岁就结婚,不免会让人有些惊讶,难道家长就这么点头答应了?新娘子说:“家长是支持我们的,要不然也不会办几十桌的喜酒。”对于有网友称他们是怀孕了才结婚的说法,小吴予以否认。
目前,这对小夫妻已经是当地的名人了,新郎在QQ上说,“结个婚都火成这样,新闻都上了,百度也能找到。”他的QQ好友评论说:“别管他人说什么,你们幸福就好。”
中国法律对结婚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所以,尽管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的人,才享有结婚的权利。 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其他国家的结婚年龄是多少
法定婚龄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因素,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因素,因此,各国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有所不同:丹麦、波兰、美国一些州规定为男二十一岁,女十八岁;瑞士、越南规定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德国、新加坡规定男女均为十八岁;俄罗斯规定为十八岁;日本、罗马尼亚、巴基斯坦规定为男十八岁,女十六岁;菲律宾规定为男十六岁,女十四岁。我国封建时代有早婚的习俗,唐朝男十五、女十三岁婚嫁;宋明清时期男十六、女十四可以嫁娶;我国台湾“民法典”规定:“男未满十八岁,女未满十六岁者,不得结婚。
过早进入婚姻的弊端
由于不到法定年龄,他们不能领结婚证,婚姻没有法律效力。一旦发生婚变,更容易引起财产、抚养权纠葛。
离婚率高
有些青年刚刚20岁就结婚了,这些婚姻有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所促成的;有的是经人介绍一见钟情,泡沫式恋爱,没有经过考验就结合了;有的是两小无猜,天真烂漫,未及懂事匆匆结婚。由于年轻,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不会培养感情,不知理解照顾对方,十分容易导致婚姻破裂。
影响工作学习
无论男女,在走向成才的关键时期一青年时代,都不可避免地要遇上爱情和婚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是丢了事业,就是毁了幸福,或者二者一样也得不到。
影响身心健康
青年时期正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记忆力最强,长知识、学技术的黄金时代。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过早的结婚,免不了要为家庭分心,加上又要工作,又要学习,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经济负担过重
有些早婚的男女由于年龄不到,甚至不能出去打工,只能靠公公婆婆寄钱回来过日子。到成年后,青年收入一般都不高,经济条件差,没有基础,如果再不会勤俭持家,势必造成经济拮据,以至为经济问题争吵不休,影响夫妻感情。还有的青年结婚讲排场比阔气,不惜借贷大操大办,欠下了婚后还不完的债,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痛苦,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精神上负担重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间发生一些矛盾是正常现象,而早婚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夫妻生活中的矛盾,结果影响了双方的感情,还会给各自的工作、学习和精神上都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早婚不如晚婚,等到男女双方都比较成熟,处理问题都能冷静一些,并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来源和料理家务的本领,到那时再结婚,就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不幸与烦恼了。
早婚揭示了农村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分歧
在一些农村地区,早婚已成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尽管婚宴具有公开的仪式性,早婚却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这样缺乏保障的婚姻,无疑隐伏着风险与危机;更为关键的是,早婚的青少年虽然具备了生育的家庭功能,却并不意味着他们具备了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过早地揠苗助长,让早婚家庭在诸多方面“缺钙”。
从表面上看,早婚是婚恋焦虑下农村青少年的“早熟”;从本质上讲,早婚则是农村青少年出路单一化、人生定型化的产物。一方面,在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下,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少年只是极少数;另一方面,在城市难以融入的背景下,乡村依然是农民工最终的归宿。
早婚的背后,隐伏着农业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分歧与观念冲突。早婚通常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为何?一方面,帮助子女成家立业既是父母的道德责任,也是父母的情感义务;另一方面,早婚不仅可以加速孩子的成长,也可以降低婚嫁的成本。此外,在一些地方性共识中,早婚成为衡量一个家庭社会资本的标尺,能够帮助人们赢得正面的社会评价。
知名人类学家闫云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子女“跳出农门”无望的背景下,早婚关系是代际关系变动的结果,即养老倒逼婚姻——父母希望早日完成人生任务以便趁年轻力壮为自己积攒养老资源,子女在接受早婚要求的同时也通过婚姻向父母索取了大量家庭财富,代际之间的理性博弈助推了早婚的出现。
早婚不仅关乎农民的婚姻观,也和当下农村的养老困境密不可分。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老无所依”更为突出。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冲击,一些父母不再将“希望的稻草”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依靠“自我救赎”。农村青少年的发展困境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共同催生了早婚现象。
( 责任编辑: 杨赓 )
小编总结
作为一种“揠苗助长”的过度社会化,早婚不可避免会带来一系列的后续问题。然而,我们不能将早婚当成笑话看,忽略、漠视早婚背后的利益诉求。让农村青少年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渠道,让农村老年人更有社会保障;破解早婚现象,不仅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也需要改善和优化农村青少年和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