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一条关于昆明航空有限公司空姐被塞入机舱行李架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传开。对此,昆航表示,该事情为个人行为,且发生在执行航班任务后,未影响航班安全,将对当事人批评教育。在中国空姐受关注度极高,空姐群体不仅是美丽的一种代名词,更是检视社会对女性尊严重视程度的一个窗口。难道此事真的只涉及到了职场惯例吗?
空姐一向以端庄大气示人,没想到还有空姐被塞行李架,画风大变。2015年10月11日晚间,一条《歪风邪气昆明航空多名空姐被塞进行李架》的微信在网上传播,引起关注。该文称,昆明航空一直存在客舱安检员将新来空姐强行塞进客舱座位上方行李架的恶习,只有少数空姐能躲过,但都会被贴上“不合群”标签,哪怕你来例假也不行,听来真是吓人,话说这是干嘛,有这样整人的么?信息发布后,昆明航空对此高度重视,第二天就发出通报,将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通报称,2015年10月11日晚,微信订阅号《民航小报》发布了关于昆航空姐被塞入行李架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后,昆明航空高度重视,经过公司调查发布声明如下:乘务员和安全员的行为在执行航班任务后发生,并未影响到航班的运行安全和对客服务;该行为属于乘务员和安全员的个人行为,公司并不知情,也从未倡导,且未收到过任何乘务员的举报;对于该事件公司非常重视,将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据悉,由于同僚及工作压力,大多数空姐不得不配合被整,部分空姐有向公司投诉,但公司却认为这像是一种“例行游戏”,从未展开调查,加上空姐及安检员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让空姐投诉无门。
《歪风邪气昆明航空多名空姐被塞进行李架》
一直以来昆明航空都有多名空姐举报,昆明航空保卫部存在这种歪风邪气。她们也和公司安监部反映过,反馈说是公司一个类似游戏似的惯例,领导评估过决定不调查。
所谓的惯例,就是昆明航空公司那几个安全员,屡次强行将空姐塞进行李架,这“惯例”差不多有了四五年了。每一批无一幸免,偶尔有几个内向不爱说话的会幸免,不过容易被打上“不会协作,拽逼”标签。
很多昆明航空(女)乘务员的对这个行为很无奈,想投诉但有迫于压力,例如不合群等等,但是前不久,听说一位空姐还是来例假,身体很不舒服,结果几个安全员非要把她抬上去,差点还掉下来,听得人一身冷汗。
而且这都不是个案,几乎每一个新乘务员带飞完30~50小时,几乎都会遭遇这种恶劣行为。
昆明航空男乘属于保卫部,只有女乘属于客舱部。希望公司能有所改善,不然很难走下去,毕竟昆明航空就是那种出了名的辞职难得公司。。。
“空姐被塞行李架”是职业文化?
此事一经曝出,公众下意识的担忧就是,“会否影响航班安全?”而随着更多细节的公布,我们才知道,这类行为只是在航班结束后发生,理论上并不会造成安全威胁。随后,又有网友提出,此举涉嫌“猥亵”,对此也立马有律师从专业角度予以了否认。经过上述种种澄清,“空姐被塞行李架”一事显然并没众人刚开始所设想的那么恶劣。可即便如此,其仍然令很多人反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类似的桥段,想必白领阶层并不陌生。许许多多的职场新人,都被迫适应着前辈定下的游戏规则、迎合着稀奇古怪的办公室文化。可以说,这是职场菜鸟融入核心人际圈子的必要代价,也是某些企业团队打造“忠诚度”的惯用伎俩。
所谓职场欺凌,很多时候并不表现为明显的胁迫和伤害,而是打着传统或惯例的名号,来主张一种不容挑衅的秩序,来施加一种无从反抗的压力。这种职业亚文化,说到底乃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是一种服从的文化。它在密闭的小众圈子里代代承袭、不断强化,早已失去了自我纠偏的可能性。直至有外力介入,方才会被重新审视一番。包括“空姐进行李架”,一切职业亚文化,都自有一套渊源和逻辑。尽管我们很难评价其利害得失,但终究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所谓传统或惯例,终究不应凌驾于个人权利与尊严。无论是新空姐,抑或是职场新人,其内心的意愿,都应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
公司不应拿性骚扰当惯例
一直以来昆明航空都有空姐举报此事,但得到的反馈则说这种行为是公司一个“类似游戏似的惯例”,“国外也这样玩”,故领导评估过决定不调查。然而,国外被拿来对比的“钻行李架”活动(#Overheadbin)与昆航安全人员的行为并不一样。2012年博客网站Gadling的一篇文章曾报道,美国西南航空——该航空公司以轻松的工作氛围而闻名——空乘人员会躲在行李架上整蛊乘客。此外,美国的福克斯新闻与英国每日邮报所报道的钻行李架活动,无一例外是空乘人员爬上行李架拍照发社交媒体,是一种自愿的、工作之余的放松行为。相比之下,昆明航空的乘务员以手掩面,加之屡次向上级举报,可以断定这样的行为是被强迫的,二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普通职业中,“教育”新人往往从擦桌子扫地带外卖开始,而在航空公司,安全员将空姐塞入行李架,空姐们“极不情愿但又碍于组员压力不得不上行李架”,一旦不合作就会被打上“不会协作,拽逼”的标签。航空公司对此回应道“之前未接到空姐举报”,与空姐的说法并不相符。这样的“惯例”和“传统”,同样带有树立权威,规训新人的意味。
塞行李架新闻爆出后,有网友怀疑这样的行为已经涉嫌性骚扰。中国尚缺乏对于性骚扰的明确定义,在此可以参照美国对性骚扰的认定标准。按照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农(Catharine A. MacKinnon)的观点,性骚扰是一种通过滥用权力,在工作场所等公共领域,以欺凌、恐吓等手段向女方提出或做出不受欢迎的、与女性有关的言语要求或举动的行为。
依照美国最高法院认定,性骚扰分为“利益交换性骚扰”与“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两种类型。所谓“敌意工作环境”指的是只要骚扰足够严重或普遍(severe orpervasive)到“改变被骚扰者的工作状况, 造成一个恶劣的(abusive)工作环境”。从被幸免的空姐被指“不合群”来看,昆航人员的行为既有“借机揩油”之嫌,也完全符合“以与性别有关的不当行为,使他人人格受损,感受到敌意与冒犯”的判断标准,是不折不扣的性骚扰行为。
实际上,空乘人员饱受性骚扰之苦也并非新闻。早在2000年,一份由台北市上班族协会针对空姐所作调查显示,45%空乘人员“经常”或“偶尔”受到性骚扰,其中又有25%的骚扰来自同事。另据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在2014年有关空乘人员受性骚扰的调查,有27%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于曾遭到受性骚扰,约47%人曾目睹或听闻同事遭性骚扰。其中,41%的性骚扰来自同事(包括上级与下属)。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性骚扰定义、用人单位防治性骚扰的责任,均没有明确规定。职场性骚扰也不是独立的案由,很多被骚扰者通常以一般人格权益受侵犯或者劳动权益受损来维权。而如果按照劳动权益受损进行诉讼,最短也要1年,最长可能需要3至5年甚至更长的诉讼时间,大多被骚扰者会因“耗不起”而选择放弃。
“空姐被塞行李架”不是件小事
10月11日晚,此事被曝出后,昆航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虽寥寥数十字,但态度很鲜明:空姐被塞进行李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又不是公司要求的,外界不该批评昆航。再说,这事发生在飞行结束后,与乘客安全无碍,和广大非乘客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企业内部的事情,与你们何干?现在事情既闹大了,那么内部对当事人批评教育一下了事吧。
恕我直言,这种把空姐当成私产、把空姐的无助当成内部琐事的态度不可取。它和那些虎狼一样毛手毛脚把空姐们塞进行李架的机组人员们本质相同。都是把面容姣好的女性职员当成内部资源,甚至当成揩油和“潜规则”的对象,并且坚持认为这样做不关别人的事。可空姐们也有父母或丈夫,他们看到自己的亲人遭遇强迫,是什么感受?换位思考一下,机组人员愿意把自己的妻女塞进行李架吗?再说了,空姐也是平等的社会个体,也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行动自由不受限制的权利,机组人员凭什么违背她们的意愿胡作非为?企业凭什么护短,试图把这事淡化处理?
都是“空姐进行李架”,国外是一种空姐自发的仪式,照片里空姐是自信的笑容;国内则异化成了一种揩油空姐的手段,照片里是空姐双手捂脸的无奈。这种差异折射出人们对待女性的不同态度。空姐们自己要上行李架,机组男人们温柔地搭把手、送上去,这是什么?这是绅士;当空姐们不愿意上去,有的处于生理期非常不方便,苦苦哀求仍然不奏效,还是被强行塞进行李架,不接受这种“潜规则”就被视作不合群,这是什么?这是野蛮。同理,航空公司为了空姐那“看似无关紧要的尊严”能够毅然决然地返航、报警,把无理的乘客带走,这种较真是什么?是责任和安全。相反,一味地要求空姐忍气吞声,甚至还有动议强迫空姐搞什么“蹲式服务”,这是什么?是无耻和下作。
在中国空姐受关注度极高,空姐群体不仅是美丽的一种代名词,更是检视社会对女性尊严重视程度的一个窗口。看一看近年来的新闻吧,乘客暴打空姐、航空公司折腾空姐、机组人员揩油空姐的事情层出不穷,这难道仅仅是一种企业内部问题、与外人无关吗?只怕不是。
( 责任编辑: 杨赓 )
小编总结
空姐把前程和生命交给了你,你却把空姐装进了行李箱玩游戏。这个高冷的段子,不应该成为昆航安全运行的缩写。不管“行李箱藏空姐”是否系个人行为,航空公司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仅仅靠教育几句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