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趣头条、悦头条、惠头条等一大波新闻App平台均玩起了“刷新闻赚现金”的活动,注册、阅读、评论领金币与现金的玩法让这些平台的用户数飞速增长。
刷刷新闻,转转好友,每天就有进账。央视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一批资讯类平台和应用打出“刷新闻赚现金”的噱头,以现金补贴鼓励用户阅读、转发并推荐好友下载,看似收获了用户时长和忠诚度,却由于传播内容的低俗、低质,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部分资讯类平台成违规广告藏身地
投入大量资金招揽用户注册又用旁门左道的方法吸引用户阅读的这类平台靠什么赚钱。答案无疑就是广告收入占据很大比重。大部分打着广告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广告,夸张的标题老年保健品祛斑祛痘丰胸减肥网赚等等“一天狂减30斤,南京大姐只用一物20天彻底祛痘,但是多数直接引流到微信号。一些虽标明广告却使用资讯类标题,“经常失眠是因为这几个习惯你一定要知道“,点进去没有任何内容,而是直接咨询商家。还有不少这样的广告标题:二十岁女孩不上班,天天在家打游戏月入几万”,点进去发现是一款博彩游戏。
标题党、低俗内容博眼球惹争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至少已出现了五六十款这类软件。现金奖励、花式推广为平台吸引了不少眼球,甚至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烧钱得来的用户靠什么留住?一些资讯类平台非但不在内容建设上下功夫,还开始剑走偏锋。
浙江嵊州的小赵在母亲推荐下,一个多月前开始和爱人一起使用趣头条。然而很快就发现看不到什么有价值的资讯。“广告特别多,穿得比较裸露,还有些低俗的视频。”
看了趣头条刚十来天的王某,更是直接将其卸载。“标题看看很新鲜,实际上没啥内容。好多新闻有点胡编乱造。”发现内容上多以养生贴士、明星八卦、风水解梦等为主。其中不乏严重的标题党。
防止过度娱乐化 监管相关管理部门把控好
在2016年出台的《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广告审查机关进行审查的特殊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未经审查,不得发布。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
凡是运营这样的平台,首先按照法律规定取得合法的经营牌照,接着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防止过度的商业化和过度的娱乐化,来保证这个空间的讨论是有效的有序的。互联网广告特别是软文广告、自媒体广告,工商市场监管相关管理部门把控好,建立起来不仅是举报机制还要配合举报机制的审核机制。互联网公司平台主体责任要承担技术检测把相关技术检测进行备案以备审核。
( 责任编辑: 屈滢雪 )
小编总结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任何人想编就编,想抄就抄,想喷就喷。自媒体也要尊重事实,理性传播,严格遵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共同来“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