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工人和领导安全帽对比的视频热传。在视频中,两个安全帽相碰,一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像蛋壳一般,被直接撞碎,而另一顶红色帽子安然无恙。
近日,一段红黄两顶安全帽猛烈相撞后,黄色安全帽破损严重的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有业内人士指出,工人佩戴劣质安全帽成行业“潜规则”,尤以建筑行业居多。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以及北京五环外多家建材市场上,许多商户兜售多款低价劣质安全帽,甚至不乏一些毫无资质的5元“脆皮”安全帽。
4月26日,北京市住建委网站发布通知,即日起到5月31日,在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安全帽使用情况大检查。按照通知要求,自2019年6月1日起,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安全帽购买、验收、发放、使用、更换和报废,统一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
安全监察问责机制缺失 监管不到位
明知企业生产安全大过天,个别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旦追究起来,轻则是民事赔偿,重则刑事问责,可为何还是有人存在侥幸心理去赌一把?该彻底追问安全监察问责机制有没有流于形式?
比如,某些安全检查声势浩大事先“打招呼”,走到工地“蜻蜓点水”应付差事,甚至还有“外行检查内行”之嫌。这些都给了个别工地留下了采购劣质安全帽应付检查的空子——或者说,这种装装样子的“脆皮安全帽”,本身就是应付监管、监管不力两者媾和之下的产物。
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海恩法则和海因里希法则,都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对潜在性事故隐患麻木不仁,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长期戴在工人头顶上的劣质安全帽,就是悬着的定期炸弹。漠视一线工人头顶上的安全,不出事则矣,出事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对未给劳动者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或者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依法予以处罚。这不能仅成为挂在墙上的条款,必须真检查、真处罚,罚到违规者肉痛。而对于类似窦师傅一样勇于站出来揭露安全生产隐患的“深喉”,应当健全保护机制,不能让说实话的人寒心。
保障工人安全施工 单位遵守规范
保障一线工人头顶上的安全,除了施工单位要遵守规范,更需要来自相关监管部门更严密的保障举措和机制性安排。此前劣质安全帽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需求端的采购、使用、流转等环节出了问题。
而安全帽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统一购买,规避了由于工程层层转包导致安全帽质量随之下降的问题。此外,施工总包单位也要受到监理方的统一监督管理,也多了一层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住建委也将在接下来一个多月,对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从实体安全和管理行为两方面展开检查。
这也是在提醒施工单位:要对工人的生命安全保持敬畏之心。需要明确的是,施工单位对一线工人的保护,并非“恩赐”,而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规范,安全帽则是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五一劳动节”将至,用这些严查举措和机制性安排保障工人“头顶上的安全”,也是对其释放善意。希望其他地方也尽快跟上,将严查安全帽问题当作安监工作一个侧重点来做,别再让“脆皮安全帽”横行。
切实保障工人安全 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这不光会对当事单位和个人产生心理约束,更会促使其在行动上积极履职。就安全帽来说,重视其究竟是否安全,并没有多难。抛开专业检测数据不谈,单看“性价”。打开购物网站,安全帽的价格从十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施工单位只图便宜,买最便宜的,那样的“安全帽”真的安全吗?人命关天,别说几十块钱一顶,就是再贵一些,这种钱也绝对不能、更不应省!即便某些老板要算经济账,也该好好想想,如果有工人因为安全帽不安全而受伤乃至丧命,医疗费和赔偿费远比帽子的价格多得多。
所以,切勿怀有侥幸心理,切实保障工人安全,才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存在不安全的安全帽,堂而皇之地销售,有关部门是不是也该认真查处,顺藤摸瓜,从生产源头消除隐患?
( 责任编辑: 屈滢雪 )
小编总结
安全帽对比不仅仅是利益关系,更是工人的人身安全问题,希望监管部能加大力度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