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色剂也称发色剂,是指食品加工工艺中为了使果、蔬制品和肉制品等呈现良好色泽所添加的物质。发色剂自身是无色的,它与食品中的色素发生反应形成一种新物质。这种新物质,可加强色素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护色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几乎无处不在,缺少了它就无法形成现代的食品工业。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关食品添加剂小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比如常常用到的护色剂,它的使用对人体有害吗?下面小编就食品百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相关知识。
什么是护色剂
护色剂为可护色剂及肉类制品色泽的非色素物质,也叫发色剂。中国规定的发色剂有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4种。在果汁中应用的护色剂有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多用于酒类生产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这类物质称为发色剂或呈色剂。能促使发色的物质称为发色助剂。在肉类腌制中最常用的发色剂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发色助剂为L-抗坏血酸(即VC)、L-抗坏血酸钠及烟酰胺(即VPP)等。
护色剂的应用
1、护色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在肉品加工过程中,适当添加非色素性的化学物质—护色剂,可使肉品呈现良好的色泽。加工中,作为发色剂普遍使用的有亚硝酸钠、硝酸钠、硝酸钾、亚硝酸钾。这些发色剂一般单独使用,但是多数情况下是与其他发色剂并用。人们在使用发色剂的同时,还常常加入一些能促进发色的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称为发色助剂。常用的发色助剂有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等。
2、护色剂在果、蔬制品中的应用
果蔬在加工过程中颜色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其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个变化分为两类:酶褐变和非酶褐变。
酶褐变是指参加褐变反应的酶属于氧化酶类。因果实中含有单宁物质、绿原酸、酪氨酸等,它们是氧化酶起作用的基质,氧化后生成有色物质,即形成褐变,影响加工品的外观和风昧,并破坏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在果蔬加工过程中主要依据酶褐变对其进行护色。
护色剂对人体有害吗
1、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硝酸盐会在胃肠里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当人体大量摄入后,会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肠源性青紫症,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皮肤青紫等中毒症状,严重者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而亡。
2、亚硝酸盐还是形成亚硝胺的前体物质,在胃内与胺合成亚硝胺,具有潜在致癌性,故在肉制品中应严格控制护色剂用量。
3、对于6个月之内的婴儿来说,对于硝酸盐特别敏感,欧共体的儿童保护集团建议亚硝酸盐不得用于儿童食品,硝酸盐则限用。所以那些很喜欢给小孩子吃火腿肠、香肠、肉枣等制品的家长千万要谨记,一定不能给孩子食用,避免带来危害。
如何避免护色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1、使用护色剂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与护色助剂共同使用。
(2)限制护色剂的使用量,我国规定在午餐肉等肉类食品中亚硝酸钠添加量为0.15g/kg,成品中亚硝酸钠残留量不超过50mg/kg,并且规定了肉类罐头中不得使用硝酸钠。
(3)充分混合。
(4)防止中毒,由于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外观、口味均与食盐相似,所以必须防止误用而引起中毒。摄取多量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便失去携带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潜伏期为0.5~1h,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心悸、全身皮肤发紫,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减少护色剂的食用
虽然现在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在我们认知的范围内,大家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护色剂的食用,为得是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安全。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护色剂和其它食品添加剂一样,地位日益突出,但是我们在食用的同时,一定要谨记,护色剂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切不可过量食用。而在使用护色剂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其用量,并保证在食品安全检测仪的安全检测下使用,将毒害作用降到最低。
( 责任编辑: 石家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