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期发布了一份令人忧心的报告,指出全球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上万物种挣扎于生存的边缘,那么,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呢?
当人类对地球越来越索求无度,对自然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我们将见到野生自然生态的耗尽。人类已经全面影响到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虫类和两栖动物,会导致所有动物物种的大量消失,而不只是单一物种的灭绝。那么,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就来给您介绍一下相关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吧!
什么是物种灭绝?
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
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白暨、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2)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
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4)环境污染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物种灭绝的影响
对于一个物种而言,它对人类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环境价值,科学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哲学和伦理价值等。
生态平衡受到影响是环境价值的体现,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永久消失是科学价值的体现。
不是每一种生物的灭绝对环境都有很大的破坏,从古至今,90%的物种都灭亡了,现在物种灭亡的速度也很快,但是生态系统的平衡没有收到明显的影响。
但是,每一物种都有其基因库,灭亡后,相当于该种生物的基因库永远的消失了,这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极大损失。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物种灭绝的解决措施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物种的大量灭绝正一步一步削减着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价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都将通过气候变化,洋流变化和物质循环变化给全球带来灾难。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全球生物的多样性,防止物种大灭绝。
(1)制定严格、完善的法律,加大执法力度
很多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乱排“工业三废”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国家法律要求的不足和执法力度的不到位。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无数珍稀动植物被捕杀者赶尽杀绝。工业三废也因其大量的处理费用而被直接排到自然界。因此,加大国家环保法律的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开采过度的问题,防治进一步的环境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
(2)加大建立保护区的力度
很多珍惜的自然生态系统因为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而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逐渐破坏,导致一些珍稀动植物的灭亡。加大保护区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对人们所知道的珍贵物种进行就地保护,防止人们直接的干扰和破坏。
(3)采用多种保护方法。
协调建设与保护的矛盾在国家重要工程建设中遇到与环境保护对象相冲突的问题时,人们既不能放弃关乎国计民生的工程建设,也不能忽视建设工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人们研究出更多的保护方法,将对保护对象的影响降到最低。如迁地保护,修建大坝时建鱼梯、鱼道,建工路、铁路时采用高架桥,选择对生物影响较小的建设工程设施等。
(4)加大环境知识教育,加强物种保护的科学研究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公众对环保的重视,将环保理念通过学校教育传输给学生,平时多组织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活动等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社会形成环保氛围,减少人们的无意识环境破坏行为。
(5)谨慎对待转基因物种
转基因物种由于其良好的基因而受到农民的喜爱,要控制转基因物种的影响,必须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因此,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投入使用严格把关,充分考虑物种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控制其种植范围。
(6)严格控制外来物种
国家应严格海关等的检查程序,严格控制非境内物种的扩散,防止生物入侵事件的发生。
(7)合理规划资源利用
国家制定长远的资源利用规划,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开发环境友好新能源等方式减少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人类活动成为物种灭绝加速的重要原因,多样的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材等多种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可以帮助人们防控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还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如果不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最终将身受其害。
( 责任编辑: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