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看起来几岁”的应用又走红网络。有调查显示,26%的人提起变老有恐惧感,30%的人担忧晚年生活。一想到自己要奔三、奔四、奔五就怕?变老无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如何战胜“年龄恐慌”?让我们科学应对~
女人是需要年轻的,对于女性来说一旦过了三十岁,就有危机感了。对于职场女性来说就更加的恐惧了,因为三十就意味着开始进入瓶颈阶段,这也被称为“年龄恐慌”。那么,女性如何应对年龄恐慌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就来普及这方面的女性心理安全小知识。
有关“年龄恐慌症”的介绍
“年龄恐慌症”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不少中年人的职业恐慌症和年龄恐慌症是非常强烈的。有些中年人因情绪过于紧张及争强好胜,以致患上忧郁症。
女生产生年龄恐慌的原因有哪些?
女人的一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人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些重新的审视。年龄恐慌症主要是由以下四方面原因引起的:
年龄恐慌
俗话说“三十而立”,然而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不少30岁以上的人因为事业无成而感到恐慌,他们会产生消极心理,总觉得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尤其看到人才招聘要求都注明“35岁以下”时,不少人深为自己的前景担忧。
婚育恐慌
由于过多地专注事业,很多女性往往忽视了家庭。一些人也一直在“要事业还是要孩子”的抉择中徘徊不定,往往等到功成名就或者有了两全其美方法的时候,却已经错过了婚育的最佳时期。
定位恐慌
人们在自由选择职业、岗位的同时,也会有失业或对职业不满意的时候,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有四个时段:即择业时可能出现的定位危机,工作5~7年后可能出现的升职危机,40岁左右可能出现的方向危机,50岁以后可能出现的饭碗危机。而在这四种危机中,最令职场中人困惑的就是“定位危机”。
竞争恐慌
当前职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使人诚惶诚恐。几乎所有的职业都具有替代性,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职业发展怕就怕在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局势。在一些公司就职时间较长者,在看到新人生龙活虎时,不禁会联想到自己潜在的处境。“嫉贤”一词用在此,是一种竞争恐慌心理的反应。
女性年龄恐慌的危害
女性年龄恐慌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总是有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难免产生悲观、抑郁、消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这便减缓了奋斗的动力,削弱了工作的热情,影响了实现人生目标的进程。
女性如何应对年龄恐慌?
30岁:容颜变老
坐直身体常微笑
30岁,是一个很多人都不愿意面对的年龄。对男人而言,30岁意味着走向成熟、承担责任;对女人而言,30岁则提醒你韶华易逝、红颜不再。不少白领表示,“一过30岁似乎老得特别快,看到自己的小肚腩和皱纹,就会万念俱灰。”年龄渐大、容颜渐衰、事业未成,让很多人悲观、消极,甚至自卑、恐慌。
事实上,再美的容貌也只能留下短暂的光彩,所谓“三十而立”,30岁更像一道“心理门槛”,勇往直前,可能给生活“改头换面”,用事业、家庭带来新的人生满足感;如果裹足不前,则只会自怨自艾。
方法:
第一,身体坐直。保持身体笔挺,会让你看上去更自信,更加富有朝气。
第二,面带微笑。发自肺腑的笑容,不仅会用真诚感染周围的人,还能抹去年龄标签。
第三,换个发型。一个新潮时尚的发型,会使人看上去顿时换个模样。第四,戒烟、少喝酒。这些不良习惯会加速身体的衰老,不如用健身、旅游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替代它。总之,拥有一颗年轻积极的心,生活也会永远“保鲜”。
40岁:能力下降
用家庭弥补失落
有人说,40岁像把锋利的剪刀,把年轻时的热情、干劲和潇洒剪得粉碎。人到四十,记忆力、学习能力等都开始下降,逐渐力不从心,再也找不到曾经初生牛犊般的热情和干劲了。眼看着新秀纷纷崭露头角,甚至比自己年轻的下属也成为顶头上司,很多中年人心中沉重,甚至焦虑、郁闷,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不安全感越来越明显。
有调查显示,多数中年人为自己的年龄恐慌过,其中7%的人为此引发心理疾患。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自我责任感,通常会维持20—25年自信、激情的生活。到了40岁左右,身体能力的滑坡不可避免,加上曾经追求的目标实现,很多人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和恐惧心理。
中年人不妨提醒自己,虽然我们无法找回逝去的青春,但只要放松心情、调节心态,照样可以创造生活和事业的又一个春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史占彪副研究员建议,一方面,不要像赶路一样,规定人生一定要达到某一目标。
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你会发现,这种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另一方面,多关注自己的内心需要,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摄影、远足等,把年轻时来不及实现的心愿兑现,拓展人生的“宽度”。
50岁:身体滑坡
规律生活保健康
年过半百,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无论怎么保养,头发变白、眼睛变花、脚步变慢,身体的各种老化迹象会不可避免地到来。此时,人会变得格外关注身体细节的变化,一有头疼脑热,就会担心得了重病或不治之症。久而久之,出现疑病、恐惧等心理。
然而,身体的衰老,并不说明心理也老了。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超过年轻人。不妨发挥这种特点,让自己“老当益壮”。首先,“战略上藐视”,不要因为一点小毛病放弃生活和工作中的乐趣,更不要杞人忧天、自己吓自己。
其次,“战术上重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盐、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给身体撑好保护伞。最后,身边的家人、朋友要多肯定他们,比如夸夸他们“精神好”、“风采不减当年”等,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能力,树立信心。
60岁:生命警钟
和年轻人交朋友
很多退休后的老人,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萌发孤独、自卑、空虚、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想法,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也日益增加。
专家认为,要想过“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的幸福晚年,老人应当用乐观开朗的情绪,积极发现并寻找老年生活的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如卫生监督员、治安巡逻员等,找到“宝刀未老”的成就感。
平时多和亲戚朋友走动走动,说说彼此的新鲜事,而不要总是沉浸在一种消极情绪中。此外,还可以多和年轻人交朋友,和他们一起聊聊时事、听听流行音乐,感染他们的青春气息和蓬勃朝气,而不要总是一群老头老太太在一起谈生论死。
总结: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应对年龄恐慌,最重要的就是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放轻松,将人生一切事情看的平淡如水,才可幸福度过自己的一生。
( 责任编辑: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