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份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出现寨卡病毒病的病例,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出现了个案病例的报告。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那么,什么是寨卡病毒?它是如何传播的?对我们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寨卡病毒呢?下面,就请您跟着佰佰安全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寨卡病毒?
自去年5月以来,寨卡疫情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大肆流行,已有18个国家报告了感染病例。疫情最严重的巴西,感染者多达150万人,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那么,什么是寨卡病毒?它是如何传播的?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答。
最近南美洲等多国发生“寨卡热”疫情,11月苏里南共和国也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那么,什么是寨卡病毒?它是如何传播的?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答。
“寨卡”是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1947年,科学家们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放在笼子里,准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们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1948年初,人们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近亲。1956年,动物试验证明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后来的调查发现,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特别是猴子)中广泛流行。
寨卡病毒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黄病毒科病毒。大约有4分之1感染寨卡病毒的人会出现轻度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通常持续2-7天。目前被怀疑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现在尚无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的疫苗,而最好的预防形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美国一些官方机构目前对国民的通告如下:提请在中南美洲,加勒比国家,非洲西海岸外的佛得角和南太平洋萨摩亚的游人注意。建议在孕期任何阶段的孕妇应考虑推迟前往这些赛卡病毒传播地区。任何到上述地区旅行的游客使用驱虫剂,穿长袖衣裤,并在有空调或纱门窗的地方求宿。
寨卡病毒对我们的危害
寨卡病毒近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截至今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那么,寨卡病毒对我们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那么,寨卡病毒对我们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一、寨卡病毒病的危害
“寨卡”病毒潜伏期为3-12天,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十分相似,主要为低烧,瘙痒,红疹,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
病毒感染并不致命,通常病情比较温和,症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无需住院治疗。人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终身免疫,目前没有感染后再次感染的报道。但该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且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其产下的婴儿可能会出现小头症,导致新生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
二、寨卡病毒病如何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佰佰提示:
由于孕妇是寨卡病毒的易感人群,所以佰佰安全网提醒孕妇以及正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尽可能避免前往有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如确需前往,旅行过程中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正准备怀孕的妇女,请在旅行期间及回国后28天内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在此时段受孕。孕妇旅行归来,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注意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
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35个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那么,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什么呢?它对哪类人群的威胁最大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答。
目前我国已发现3例确诊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继2月9日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后,2月15日、2月19日又相继确诊两例输入性病例。那么,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什么呢?它对哪类人群的威胁最大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解答。
寨卡病毒通过蚊媒传播
寨卡病毒也称寨卡热,主要通过蚊媒传播,即通过被感染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这些蚊媒与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媒相同,一般在水桶、碗、花盆等积水中或附近产卵,在人类住所附近活动,主要在白天叮咬人类。当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时被感染,后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已经感染上寨卡病毒的母亲在分娩时,有可能使新生儿感染上该病毒,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婴儿通过母乳喂养感染寨卡病毒的报告。其他几种黄热病毒,如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和类黄热病毒,已经证明可经母婴传播,并引起早产、先天性缺陷和小头畸形。理论上讲,寨卡病毒可能通过输血传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此种情况发生的报告。目前有报道称,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研究表明该病潜伏期为3-12天。
寨卡病毒对孕妇危险最大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大多与同为蚊媒传播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表现为轻微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
受感染的人群中通常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发病,临床症状比较温和,一般持续4-7天,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见。
寨卡病毒对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危险最大,目前被怀疑是新生儿小头症的罪魁祸首。该病毒会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头小畸形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头颅明显小于常人,完全发育后头围也不超过42厘米,其智力、行动和视觉都会受影响,预期寿命较短。目前,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也尚无疫苗。
寨卡病毒尚无疫苗可预防
目前,寨卡病毒尚无疫苗可预防,灭蚊成为当前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如何避免或减少伊蚊出现?专家指出,伊蚊卵在干燥缺水情况下处于滞育状况,因此关键在于清除积水,翻缸倒罐,填平坑洼,容器加盖。不能清除的积水首选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在积水中投放柳条鱼、放养观赏鱼等。既不能清除又不能养鱼的积水,推荐投放生物灭蚊剂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或投放昆虫生长调节剂抑制幼虫蜕皮生长,既杀灭蚊虫,又保护环境,也可以投放灭蚊蚴剂控制蚊虫孳生。如有需要,可向所在街道除害服务站、有害生物防制机构购买。
寨卡病毒的防治
近日,在我国已确诊三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出现引起不少人关注。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寨卡病毒的传播呢?下面,就请您跟着佰佰安全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35个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寨卡病毒的传播呢?下面,就请您跟着佰佰安全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至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至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与疫情发生地有人员往来的口岸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强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广东、海南、云南等重点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寨卡病毒小知识: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大多与同为蚊媒传播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表现为轻微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
受感染的人群中通常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发病,临床症状比较温和,一般持续4-7天,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见。
寨卡病毒对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危险最大,目前被怀疑是新生儿小头症的罪魁祸首。该病毒会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头小畸形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头颅明显小于常人,完全发育后头围也不超过42厘米,其智力、行动和视觉都会受影响,预期寿命较短。
( 责任编辑: 杨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