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前,准妈妈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整个分娩过程的时间和难易程度,如果过于紧张或恐惧还会影响到胎儿的安全哦。所以,分娩前的最后任务就是要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迎接分娩的到来。那么,分娩前要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呢?
准妈妈经过十月怀胎的漫长等待,马上就要迎来最关键的分娩时刻了。分娩前期和分娩时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整个分娩产程的时间以及难易程度。现在的准妈妈最后的任务,就是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新生命的诞生。那么,分娩前要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呢?佰佰安全网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孕妇分娩小知识。
什么是分娩?
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分娩的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分娩前保持良好心理有必要吗?
在精神和身体上的准备是产妇及家人不可忽视的,将要面临分娩,谁都会紧张,这时候情绪的疏导如果没有做好,是会对分娩造成影响的,甚至有不少女性患上抑郁症,这说明在精神上的准备有多重要。因此,在分娩前保持良好心理是很有必要的。
临产前心理影响分娩过程
随着产期的临近,准妈妈的内心越发忐忑不安,想像分娩时的疼痛,担心分娩不顺利,忧虑胎儿是否正常,以及胎儿的性别和长相是否理想等等,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顾虑。甚至有一些孕妇,对自己的身体过分敏感,以至将一些诸如胎儿的蠕动、不规律的宫缩引起的轻微腹痛等正常现象误认为分娩的心理。由于目前每个家庭大多只生一个孩子,孕妇多受到过分的保护,所以这种心理状态在孕妇中就显得十分普遍。
显然,孕妇的这种心态对于即将出世的胎儿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孕妇的焦虑不安将导致母体内部激素的改变,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刺激;另一方面。伴随着焦虑和恐惧而引起的神经紧张往往会产生许多不适的感觉。使你肌肉紧张、疲惫不堪,并且会导致分娩时子宫收缩无力、产延长以及滞产等现象,以至造成难产,往往使胎儿发生宫内窒息,使胎儿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细胞受到伤害;同时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和情商,甚至危及胎儿生命。显然,这个结局是不希望看到的。
分娩前要克服哪四种心理?
要克服之害怕心理
很多第一次面对生产的孕妈妈难免会有害怕心理,不管是对顺产或者剖宫产,都是会害怕的。除了害怕分娩时的断骨般的疼痛,还有害怕分娩时会不会出意外,或者难产之类的,所以越到预产期,孕妈妈们就越害怕。其实,孕妈妈可以多看些书籍,正确认识分娩。每个女人天生就是要经过生孩子的,到了那一刻自然都懂得生了。而且现在的分娩医术那么高明,成功分娩的非常的多。如果孕妈妈越害怕越吃不好睡不好到时反而更没精力生宝宝了,所以孕妈妈们不要害怕。
要克服之忧虑心理
孕妈妈平时的生活要远离忧虑,尽量不要去想其他不高兴的事,尤其是不用担心说如果生了女孩会不会怎样等一些问题。此时家人也不要给孕妈妈施加压力,不要提孩子的性别问题,也尽量不要因为其他事情干扰孕妇的生活,如果产前有什么状况出现很容易影响孕妇的正常分娩。
要克服之着急心理
预产期并不一定是孕妇的生产日期,只是借着医院预测来判断一个大概的生产时间,所以很多孕妈妈的预产期和真正的生产日期是不同天的。这是正常是状况,所以如果孕妈妈的预产期到了,可是还没有分娩迹象,孕妈妈也不要太着急,在预产期的前后10天生产是正常的。而且宝宝还不出来,妈妈在外面干着急也没有用,反而因为着急弄得寝食难安就更不好了。
要克服之孤独心理
由于快到临产期的时候孕妇会表现出不安的紧张,所以此时需要家人,特别是丈夫的陪伴,需要丈夫的鼓励和安慰。所以丈夫和家人最好是在这一时期经常陪着孕妈妈,让孕妈妈知道还有丈夫陪着自己面对,就不会感觉到是自己的孤身作战,这样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生产,也比较不容易导致忧郁症。
如何缓解分娩前心理压力?
孕妈咪可以这样做
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心理暗示,这对稳定自己的情绪状态,提高心理承受力大有益处;
在怀孕的过程中,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态,及时调整和转移产生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
及时将自己的烦恼向丈夫、密友倾诉释放烦恼,获得他们的支持,增强应对的信心。
老公应该这样做
老公应尽量挤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子,除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外,还应针对妻子思想上存在的一些不必要的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的解释,给予其宽慰;
在分娩期间,应尽量守在妻子身边,这对妻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精神上的力量。
母亲和婆婆
可以联系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打消临产孕妈咪思想上的种种顾虑,解除精神负担,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分娩的到来;
给孕妈咪创造一个安静轻松的临产环境,如居室清洁、干燥、卫生,空气流通好,以此保证孕妈咪能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态,安心地待产。
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些不良症状的出现,一定要注意身体的调理方法,而且要注意保持好心态,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护理,要注意科学进行保健,避免造成焦虑的情绪,不要粗心大意,以免造成疲惫。以免出现愁眉苦脸的现象,远离不良情绪。
( 责任编辑: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