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翻新,其中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案件尤为突出,那么,老人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怎么办呢?
近年来,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且成功率居高不下。而老年人占大多数,那么,老人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怎么办呢?佰佰安全网来介绍一下相关的老人防骗小知识。
什么是冒充公检法骗局?
冒充公检法骗局是指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告知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经济犯罪等,利用受害人急于“摆脱干系、减少损失”的心理,诱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骗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号,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为何冒充公检法诈骗对象多为老年人?
在“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案件中,诈骗目标的针对性就变得相对集中。警方介绍,在以个人为目标实施诈骗时,不法分子往往选择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较多,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容易受骗,且遇事不冷静,胆小,不愿与子女沟通等的特点实施作案。
老人遭遇冒充公检法骗局案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甄别几例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案件。
案例一:
2016年10月7日21时许,接许女士报案,骗子称许女士有个快递未签收,再不签收公安局会给其发通知,后将其电话转至XX公安局,“公安局”称有人利用许女士的身份证在某某地开了一个账户涉嫌洗黑钱,许女士信以为真,并按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后发现其公司账户上的钱已被转走,损失价值将近50万元。
案例二:
2016年10月26日18时许,接顾女士报案,骗子称其有个快递未签收,顾女士表示没有寄包裹,对方称需要登记一下,当顾女士将本人名字告知对方时,对方称其的身份证信息已泄露,后将其电话转至XX公安局,“公安局”称顾女士的身份证信息被犯罪集团利用并骗钱,顾女士信以为真,并按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后发现公司以及个人账户上的钱已被转走,损失价值8万余元。
案例三:
2016年10月24日10时许,胡女士报案称:2016年10月23日12时许,胡女士接到一通自称是顺丰快递的客服电话,电话那头的男子告知胡女士有一快件被扣留,内有18张假身份证,随后并将电话转接到了“上海嘉定区公安局刑侦队”。随后,一个“吴进国”的警官让胡女士拨打021-114先查询确认刑侦队座机号,胡女士查询后发现确是此号码,便信以为真;17时许,“夏杰”警官联系胡女士,并通告胡女士涉嫌诈骗案,需要制作笔录并查询她所有使用过的账户情况。胡女士按骗子的要求告诉公司及个人的所有账户情况。随后,又一自称“银监局赵科长”让胡女士赶至某酒店开一房间,并在酒店房间内登录骗子提供的网址后,输入公司及个人银行账号、密码及U盾密码,后公司老板联系胡女士询问公司转账情况后,发现被骗36万余元。
冒充公检法具体行骗方法
第一步:制造恐慌,骗子购买信息后,会给你打电话,说你电话有问题,或涉毒、涉诈骗、涉洗钱等非常严重而又莫须有的罪名,让你六神无主。
第二步:制造信任,为了让你相信他们是公检法,骗子的常用手段有:1、转接电话,将电话从移动、电信、税务、快递等转接到公安局,再转检察院;
2、出示通缉令、逮捕令,通过通讯工具发,或者给网址让你登陆看;
3、讲明规定,不允许告诉任何人,按要求做好开通网银、手机银行甚至买新手机买新的号码使用。
第三步:制造契机,在你相信对方是公检法的时候并坚信自己是无辜的,急需证明自己是清白的,骗子会给机会让你证明,一是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叫你不要挂电话,直接到柜台机按指令操作,
二是叫你开通网银等把钱转到自己的卡内,然后把手机收到的相关信息发给嫌疑人。如果你不懂操作,嫌疑人甚至会物色一些受害人作为线人辅助你完成操作。
老人遭遇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特点
据分析,此类犯罪分子的特点:
1、针对不会上网的老年人,犯罪嫌疑人会通过传真的方式送达假通缉令。
2、作案方式多样,作案手法隐蔽。犯罪嫌疑人编造各种虚假事由实施连环诈骗,作案手法不断变化。犯罪嫌疑人往往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公检法单位的真实电话号码拨打被害人电话或发送短信,即使被害人通过114查号台进行核实,也难辨真伪。
3、犯罪手段迷惑性强,涉案金额较高。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身份,恐吓被害人涉嫌犯罪,并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信息伪造通缉令迷惑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能够准确说出被害人身份信息,大大增加了被害人对诈骗电话或短信的信任度,并且被害人因欠缺相关法律知识又急于证明清白,容易从思想上被犯罪分子控制。被害人一旦上钩就会被“吃干榨净”,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的案件并不鲜见。
老人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如何应对?
1、犯罪分子往往告诉受害人通过电话进行所谓的“录音笔录”,事实上通话录音确实是公安机关固定言辞证据的一种形式,但这只是无法采用常规的文字笔录形式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特殊手段。公安机关一般不采用电话录音作为固定言辞证据的手段。
2、公安机关不可能与存在重大涉案嫌疑的犯罪嫌疑人直接通话,这等同于告诉犯罪嫌疑人要赶紧逃跑。这是此类电信诈骗所犯的最大的逻辑错误。
3、此类,犯罪分子为了能够对受害人顺利完成“洗脑”,往往会让受害人处于孤立的状态,减少不可预知的干扰,比如趁受害人一人在家时打电话、告诉受害人汇款时不要和任何人透露“案情”、谎称受害人身边遍布“潜伏于公安、银行等机构的犯罪耳目”等,出现类似情况的,必然是诈骗。
4、犯罪分子施骗时会让受害人拨打114确认号码的真实性,然而真正办案部门的大多数电话是114无法查询到的,出现此类情况必然是诈骗。
5、对于案件办理中出现的涉案财物,公安机关不会要求任何人将任何资金通过汇款的形式汇入某个账户上。
6、接到自称公检法的电话,不能明确分辨的,请直接拨打110或反信息诈骗中心。
总结:冒充公检法诈骗虽然发案数少,但诈骗金额较大,可以说受害人有多少钱,嫌犯会全部骗走。希望老年人可以擦亮眼睛。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