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科普> 正文

哪些电信诈骗容易让老人中招?

2017.10.11 11:37 5003

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对象也逐渐转移到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群体上,那么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呢?

电信诈骗事件层出不穷,其中老年人受害者所占比例不小。那么究竟哪些电信诈骗容易让老人中招?老年人又该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呢?佰佰安全网来说说与之相关的老人防骗小知识。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为何老年人屡屡受骗?

骗子诈骗中老年人时,主要是选择白天打电话的方式。白天家里只剩下老年人,这个时候行骗最易得逞。

分析中老人易受骗原因,民警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过分相信“权威”。在众多诈骗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老人容易盲目相信别人的说法,特别是“权威专家”的言论。“专家”往往会讲一些中老年人没听说过的专业知识,让家中的老人们觉得问题很严重,不听“专家”的不行,并利用这一点实施诈骗。

第二,重视面子。老人通常比较心软,骗子通过嘘寒问暖,给予小恩小惠,让老人觉得“别人对自己这么好,不买人家的商品,心里过意不去”。在以往的案件中,甚至出现骗子被警方抓获后,老人明知自己上当,还要向警方求情的事件。此外,还有一些老人觉得大家都买了,自己不买会被笑话,结果上当受骗。

第三,信息来源闭塞。大部分老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有限,对一些新鲜事物抱着好奇的心态,担心自己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当骗子用“高科技”等骗术行骗时,容易得逞。

老年人电信诈骗的常见案例

案例一:涉嫌“贩毒案”,250万元汇到“安全账户”

2013年3月28日,黄岩的何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广东东莞公安局的电话,称其涉及一件贩毒案件,涉案金额216万元。何某通过“114”查询,确定来电号码为东莞公安局总机号码,后对方将电话转给了一名“女检察长”。该“检察长”要求何某汇款补齐涉案金额到指定账户,何某信以为真,陆续在银行柜台汇钱给对方,至3月31日下午3时,共被骗近250万元。

案例二:涉嫌“社保局”,50多万元汇到“安全账户”

2013年3月24日,市民方某接到一名自称是台州市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社保卡在福建省泉州市被刷卡12万元,其行为涉嫌向社保局诈骗。此后,犯罪嫌疑人分别冒充泉州市公安局值班人员、刑侦大队长队长、该市检察院检察长,称其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犯罪,要求将名下所有银行卡账户内资金都转入“安全账户”内,待事情查清后再退回。慌了神的方某,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的方式,将其两张银行卡内50多万元打入对方账户。

案例三:老人点链接,工资账户2万不翼而飞

姓党的老人,手机上接到一条短信,短信上写着点进链接换取手机积分,老人就点开了链接,按照提示内容,老人在链接里填写了个人信息。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发现原本提醒工资到账的短信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收到,老人查询工资账户后发现,近2万元不翼而飞,老人报案。

案例四:来自“儿子”的求救

刘女士的儿子在英国工作,母子俩常在微信上交流。这天“儿子”微信上让刘女士汇一万英镑过去,有急用。并解释他新找了份工作,公司要求外籍员工出具银行存款证明,证明其在生活的能力,要求一万英镑存3个月以上。刘女士起初有疑问,儿子说自己只是借用,3个月后就能把钱取出来了,这笔钱明天就要用,再晚就办不上了。刘女士要求和儿子视频,看到真是儿子也就放心了。第二天,刘女士在去银行的路上,思前想后拨打了儿子在英国的手机,此时英国正是半夜,儿子没有接。她怕耽误儿子急需用钱。出于对儿子的支持,她还是当下把钱汇过去了。

之后刘女士和儿子提到汇款的事,儿子对此毫不知情。刘女士把聊天记录截给儿子看,儿子也有些吃惊,怀疑微信被盗了。刘女士赶紧报了警。

案例五:新办的银行卡被盗刷

曾女士某天收到号码95533打来的电话,说是建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有关提高信用额度。“工作人员”让曾女士报一下信用卡的卡号和背面的三位数。曾女士想到这三位数至关重要,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立刻就挂断了电话。但是曾女士看到之前建行发来的的短信号码发现确实是95533,上网查询也是对的。这时之前的“工作人员”又打来电话,此时曾女士已打消了顾虑,按照对方的要求,报出了信用卡号和背面后三位数。

“工作人员”对曾女士说,一会儿她会收到一条验证短信,只要通过验证就可以提高信用额度。之后她果真收到一条短信,曾女士没有多想,点击短信所附的链接进行操作。过了几分钟,曾女士收到信用卡中心发来短信,提醒她消费了5000元,曾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哪些电信诈骗容易让老人中招?

骗术之一: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人员

每个团伙“剧本”不尽相同,但主要流程雷同。

骗子利用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改成110,非常具有欺骗性,老年人更容易相信。而且,骗子通常会在电话里吓唬老年人,说因涉嫌犯罪事情重大,不能告诉任何人。在此过程中,多数老年人都会听从,从而让骗子牵着鼻子走。很多老人一生的积蓄被骗光不说,甚至还欠了外债。

当然,为减少怀疑,他们不会让你直接汇款,或干脆不让你直接操作,只以调查之名,问出你的银行卡、网银信息,再用“输入案件编号”之类借口,骗你把网银电子密码器上的“动态密码”交出来。

骗术之二:冒充熟人、猜猜我是谁、虚构绑架

“在吗?最近手头有点紧,借点钱吧!”如果你的QQ、微信好友,找你借钱,那要注意了,可能是冒名顶替!一些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你聊天,可千万别上当。

“猜猜我是谁?”多是犯罪分子在当事人猜测身份后,顺势答应后谎称自己,出车祸或吸毒等被抓,向你借钱,汇款到指定账户。

还有一些电话虚构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编造子女、父母受到意外伤害,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你汇款才可进行。

骗术之三:虚假中奖、购物退款、入会服务

“恭喜你!你已中奖!”接到这类电话,别高兴太早!冒充苹果、海尔、格力等知名企业,通过发送虚假中奖信息,最终说服你交纳 “手续费、保证金、税费”,也是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还有一些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告知“你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提供账号、密码,进行退款”;提供“入会”服务,包括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股票、基金,花言巧语“入会”,借机收取会员费,服务费等。

骗术之四:办信用卡、提高信用卡额度、无担保贷款

“需要办理信用卡吗?”“没有抵押担保,也可以贷款!”在短信、报纸、邮件上看到这类广告,别信!犯罪分子会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部分利息,要求你开办新卡,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而实际上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把钱转走。

一些犯罪分子还会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以调额、退款或办理大额度信用卡为由,非法获取信用卡客户卡片信息及手机动态码,进而实施诈骗。

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的诈骗电话,犯罪分子最终会以 “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骗术之五:捡钱、捡贵重物品已邮寄回家,需要分红给同行的人诈骗。

利用事主家中在外务工或是出差的时候,冒充事主亲朋子女短信或电话给事主说捡到几万元现金已经邮寄回家,但是同行的人要求分一部分钱,自己身上又没那么多钱,为了获得更大的便宜,让事主先给其打款,把要求分红的同行人安抚好,以免事情败露。事主往往有贪图便宜的思想,从而去银行汇钱。

从上述骗术和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老人遭遇电信诈骗的几个特点。

电信诈骗的特点有哪些?

1、作案过程不接触。诈骗案件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具有无作案现场、无痕迹物证的特点,难以发现、固定和提取犯罪证据。在侦办传统诈骗案件中,往往采取比对嫌疑人体貌特征的方法确定犯罪嫌疑人。而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仅是通过使用通信工具与受害人进行联系,与受害人不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不掌握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难以通过比对的方法确定作案者。

2、作案方式信息化。犯罪嫌疑人借助计算机、电话等通讯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批量群发短信和群拨电话,落地接入本地固定、移动电话,实施诈骗行为,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系统在短时间内转存,利用自动柜员机多处分散提现,给案件调查、嫌犯控制、赃款追缴带来较大困难。

3、作案手段智能化。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缺乏相关法律常识的特点,冒充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人员,往往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证号码涉嫌经济犯罪为名,以没收资金为威胁,以核对存款为理由,通过对话进行心理暗示,遥控受害人转汇资金存款,环环相扣,令受害人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上当受骗。

4、作案地域分散化。为了防止受害人因报警及时导致账户资金冻结,犯罪分子往往选择异地作案,即甲地拨打乙地电话实施诈骗,遥控受害人向异地指定银行卡转汇资金,随后在网上分解资金,在丙地提取现金,给公安机关冻结资金流向、调查固定证据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5、作案目标广泛化。犯罪份子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号段或者某一地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侵害对象除地域集中外,无其他特定条件,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个体业主,也有企业职工,还有普通民众。

6、犯罪分子团伙化。电信诈骗犯罪往往由多人共同实施,相互间有明确分工,既有策划整个诈骗活动的“指挥组”,也有具体实施对话诈骗的“导演组”;既有专门负责网上转存、资金分解的“转汇组”,也有组织实施取款提现的“取款组”,作案环节可谓环环相扣,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困难。

7、犯罪活动国际化。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既有国内公民作案,也有境外人员作案,还有境内外相互勾结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很大。如各地公安机关在侦办的电信诈骗案件中,通常会遇上主要犯罪嫌疑人为外籍人在主要操控人员,专门雇佣大陆居民提款转存,给案件办理带来了极大难度。

8、赃款流动快速化。从银行转账汇款到对方账户资金到账往往只需要15分钟时间。实施电信诈骗成功后,犯罪嫌疑人会在银行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银行进行赃款转移,并按照ATM机提款上限分解到众多银行账号中,迅速组织人员提现。若受害人未及时发现受骗,很难在提现前采取控制措施。

老年人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案件,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老年人的自身防范意识。老年人生活中要做到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走开,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据公安机关所做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人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老年人占70%。因此,老年妇女要格外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公司财会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钱、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账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总结起来就是:陌生电话勿轻信,对方身份要核清,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需小心,遇到事情勿惊慌,及时拨打110,诈骗信息勿删除。

子女应给予老人更多关心

据多名参与办理此类案件的一线民警都提到了“关心”二字。他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子女们给予老人的关心程度,直接影响着此类案件的发生。以往案例显示,孤独感强的老人,因为精神空虚更易受骗。

我国城乡老年家庭空巢率超过50%,大中城市达到70%以上。许多老年人独居空巢,子女又长期不在身边,感到心里空虚,迫切需要交流,容易被乘虚而入的骗子用花言巧语蛊惑。

在此,建议大家,平时应当多与老人沟通,最好是以案例说法,提高老人的辨别能力。此外,应给予老人更多陪伴和关心。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阅读

老人遇到电话诈骗怎么办?

2017年10月27日 15:24

4807

老人如何防范短信诈骗?

2017年10月26日 12:33

4042

老人如何识破积分兑奖骗局?

2017年10月10日 11:55

3636

老人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怎么办?

2017年10月09日 16:49

3454

老人防电信诈骗

2017年06月13日 11:58

4202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

高利贷诈骗很严重,只有懂得分辨才能避免被欺骗

2021年05月29日 10:08

2525

老人受骗后怎么办?

2018年05月23日 14:54

15198

老人为什么容易被骗?

2018年05月22日 12:23

8272

骗子诈骗老人手段有哪些?

2018年05月14日 17:14

6758

骗子为什么专盯老年人?

2017年10月08日 12:54

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