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着大人的手机玩,已经成了家庭中司空见惯的场景,许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也不加阻拦。那么,该如何防范熊孩子花钱打赏主播呢?
现如今,孩子拿着家长的手机进行高消费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是寒假期间,这种案例出现了井喷式的高发。在许多案例中,都出现了孩子偷偷删除消费提示短信的情节。那么,如何防范熊孩子花钱打赏主播呢?佰佰安全网就来与您聊聊相关的儿童安全小知识。
熊孩子花钱打赏主播事件
事例一:近日,一则“13岁少女用妈妈手机给主播打赏25万”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上海女孩小苏以学习为由,用妈妈手机偷偷给男主播打赏,两个月花了25万。从聊天记录来看,该主播经常让小苏“补刀”自己的新歌,即要求给自己打赏,甚至一次开口要两万。孩子天价打赏网络主播一事,也引发网友热议。
事例二:14岁男孩小明(化名)的父母带着他来到浙江丽水,家人找了一份三班倒的工作。为了省钱,一家人租住在一间农民房的地下室。2016年10月开始,一个月多月时间里小明打赏5名游戏主播为其代玩手机游戏,共花费3万余元。在直播平台上打赏主播,小明能时不时收到平台从杭州西湖区一个地址给他寄来东西,有水杯、文化衫等等。
小明说:“父母上班忙,根本没时间管他,他和现实中的小伙伴成绩都不好,不受重视,所以他经常只能一个人玩,只有游戏才能让我快乐。”
小编了解到有关熊孩子“偷花”爸妈血汗钱打赏主播的事情从去年开始就有媒体曝出。为何此类事情频频发生呢?
为何会发生这类事件?
其实,这些小孩只是希望被这种陪伴感所包围。
花钱越多越“接近”主播,在直播间累计送礼越多的用户,在屏幕上方的的头像排序也会越靠前。且在直播间点开主播头像,可以看到主播头像旁边是为他送礼最多人,让用户和主播的关系看似更加亲密。一些直播会设置充值购买贵族,返利、特效表情、进入直播间醒目提示等等特权更多,身份越高越靠近主播。
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本质还是追星的,只是和以前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在网络大时代背景下出现这种行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父母的原因,大多数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或者家庭氛围不好,孩子就会出现这种超出常理的行为。其次是现在的孩子属于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然会转向网络寻求实现。
网红有令人羡慕的外表或者才艺,通过打赏礼物能够得到网红的嘘寒问暖、直接地互动……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获得感和满足感,而孩子可以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打赏那么多钱,父母必然疏于管理和关心。
发现孩子花钱打赏主播怎么办?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13岁女孩通过网络用其父母的钱打赏一名网络主播,主播的内容与其健康成长的需要并无必然关系,女孩的这种行为无论定义为赠与还是消费,都与她的年龄、智力、经济能力和日常需求不匹配,也未得到法定代理人(父母)同意,因此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律师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如起诉)要求主播返还钱财。如果该主播采取恶意的手段诱骗、胁迫女孩进行支付,父母还可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要求主播承担侵权责任。
如何防范孩子花钱打赏主播?
首先,家长要完善自己的支付系统,密码等信息最好不要告诉孩子。因为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可能还分不清打赏和爸爸银行卡的关系。
第二,对于这类视频或游戏,孩子的自制力还达不到自发去控制,需要家长帮其培养一些比较健康的兴趣爱好。
第三,事发后,家长不应该过多责备或打骂孩子,不要把自己疏于防范的责任全部推给孩子。给予孩子安抚和化解,不要让他们过于内疚。多给孩子一些关注,让孩子从这件事中走出来。
佰佰安全网提醒:每个人生下来都离不开人情关系,父母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都是生活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作为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用实际行动适度的关爱孩子,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去放松,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