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年老体迈以后活动能力就变弱了,活动的范围也就会变小。这让老年人的交际圈变得狭小。而如今社会生活节奏飞快,儿女们除了给老人物质上的照顾以外,往往很难有时间陪老人说说话散散步。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很难得到慰藉。下面小编教给你怎样和老人正确沟通。
很多人作为子女,却忍受不了老人家的唠唠叨叨。其实老人家开始唠叨起来了,就证明老人很有可能觉得孤独了。这个时候应该多陪陪老人家唠唠嗑,不然老人家就会觉得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的嫌弃。我们要正确的与老人相处。
老人的心理分析
1.老年期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思维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各国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中的决策者大多是5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老人,表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3.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多掌握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关爱老人,了解老人心理特点。
老人的心理特点
(1)失落心理。现代化事业需要现代观念意识和现代科学知识、现代心埋素质以及强健的体魄等,可是一般老年人随着年岁的增长正是在这些方面存在缺憾,这时候最容易产生失落心理。我接诊的很多老年人就是,想玩点什么,很难再接受现代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帮助照看小孙,却很难跟上孩子辈现代的教育理念,这种失落感和挫败感有时就会击垮老年人。
(2) 怀旧心理。对于个人来说生活环境、价值目标的改变使老年人心理反差变大,因而怀旧心理也变强烈。我接诊的老年人,尤其是昔日的老干部,一旦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失去一呼百应的那种权威感,那种反差感让老年人很难去适应,总想去怀念找回当初的威风凛凛,但自己也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3)淡泊或空虚的心理。有些老年人退休后能够不再刻意追求名利,虽清贫度日却自得其乐,虽劳碌却不已为然。但很多老年人也会因此感到空虚,我的很多老年患者,会跟医生反复倾诉,自己退休了在家,没有任何事干,相比之前的忙碌,突然空下来了反而抓心挠肝,无法适应。
(4)自卑心理。其表现有: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我接诊的大部分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均伴有这些特点,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这种孩子不在身边的孤独,无助感让老人有苦说不出,一些老人会为此演变出嫉妒心理;童稚心理。其特征一是依赖,对组织依赖,对家人依赖,放弃个人努力,一切等待照顾。二是任性,易冲动,爱发脾气,动辄气冲斗牛,倚老卖老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式。三是多情,好管“闲事”,好为人师。四是固执性格倔强,处事刻板很难通融。有时偏执得不近人情。这些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抓住他们孩子,抓住他们照顾者的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只会让老人的情绪及人际关系陷入恶性循环中。
照顾老人或者与他们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独特的沟通技巧和策略。以下是与老年人有效沟通的五条建议。当然,这些建议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
以上是小编总结的老人心理特点,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该如何正确的和老人沟通呢?
如何与老年人沟通
耐心和同情心
毋庸置疑,跟老年人相处肯定要有耐心和同情心。不支的体力、缓慢的动作、健忘、邋遢、冷漠是老年人的特点。有时候,你很容易失去耐心,而且有挫败感,甚至可能会放弃,直接走开。
这时候,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为老年人考虑一下,你也许就会平静许多。你可以这样想:"她那么冷漠,没有朋友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吧。""他行动那么慢,关节炎肯定没少给他罪受。"
共情是保持耐心和同情心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没有耐心的话,那就出去冷静一下。等你心平气和了再回来。
询问而非命令
如前所述,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尊重。你可以多询问他们而非命令他们,以此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
例如,不要说:"今天中午你要喝汤。"而应该这样说:"中午你想喝汤吗?"或者"我们今天中午喝汤吧,怎么样?"
当然,最好还是给他们选择的余地:"今天中午你想喝汤还是吃色拉?"
询问是对老年人的尊重,给他们提供选择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对身边的事儿还是能够掌控的。
对于那些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询问他们,但不必真的要等待回答。只是让他们觉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自理的。
询问而非猜测
同样地,在你行动之前要先询问,而不要自作主张。比如说,关老年人房间的灯时,要先问一下,"我要给你关灯了,可以吗?"如果老年人不同意,若无大碍就随他去,或者跟他解释清楚你这么做的原因(大部分情况是为老人的身体着想)。
子女和晚辈应重视精神赡养,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老年人不必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习惯,免得伤了和气,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使得家庭人际关系协调、和睦。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