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当受骗的不止一人,警方已介入调查;民警提醒,开学季骗局多,学生和家长要警惕
又到开学季,民警提醒学生和家长警惕各种骗局。上游新闻记者 杨新宇 刘力 摄
最近几天,大中小学陆续开学了,学生和家长都为开学的事忙得晕头转向。新学期之初,一些骗局也盯上了学生和家长,值得学生和家长注意和警醒。
针对学生的骗局
“熟人”借用手机,一去不返
19岁的小文,是大学城某高校的大学生,他喜欢在大学城熙街的一家网吧上网。最近,高校开学了,来网吧上网的年轻人多了起来。这几天,小文认识了一个40多岁的男子,几天下来,两人成了“熟人”。
9月6日下午,小文拨打110报警——他的手机被这位“熟人”骗走了。民警调查得知,拿走小文手机的男子姓乐,在这家网吧连续上网十天,一直未离开网吧。当天下午5点左右,小文在网吧内上网时,乐某过来找他借用手机打电话,因为是“熟人”,小文没多想就把手机给了他,并当着他的面输入密码打开了手机。可谁知,乐某借走手机后再也没有回来。
民警还了解到:小文社会经验不足,在与人交往中不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在与乐某简单的几次交流中就将微信支付密码及手机开锁密码泄露给了对方。乐某今年42岁,从8月27日开始,连续十天没有离开网吧,仅网费就六百多元。前几天,小文还说过可以帮他,没想到他却骗走了小文的手机。
民警给小文的手机打电话,无人接听,又给小文的手机发了信息,告知乐某及时归还手机,如拒不归还,将承担法律责任,乐某始终未回复。随后,民警把小文带到辖区派出所报警备案。
警方提醒:年轻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陌生人要提高防范意识,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以免上当受骗。
针对家长的骗局
“托关系”进名校,被骗8万
最近几天,家住渝北区的陈先生很烦恼,不仅孩子进“名校”的事没办成,先前缴纳的8万元“择校费”也打了水漂。
今年7月,女儿中考结束后,陈先生接到一个陌生女子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教育咨询公司负责人,有特殊“关系”突破正规入学政策,帮助他女儿进入主城区某名校读高中,但是需要缴纳8万元的“择校费”。为了打消陈先生的顾虑,对方一再承诺可以签订协议,如果没有入读目标学校,100%退款。
女儿读书的事情一直让陈先生很操心。为了女儿能上名校,陈先生和妻子商量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凑了8万元交给这家教育咨询公司。从7月到9月,陈先生多次询问“办事进度”,但对方总是找借口敷衍,让陈先生放宽心,入读名校的事包在他们身上。看对方说得信誓旦旦,陈先生的心也放了下来,一心等待开学时间到来。
最近几天学校陆续开学,陈先生孩子读名校的事情却仍不见着落,一家人再次上门找到这家教育咨询公司讨要说法。但没想到,联系人居然失联了。随后,陈先生发现,有类似遭遇的人不止他一个。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陈先生赶紧报警。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民警提醒: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实施诈骗,而每年新学期开学期间,这样的骗局很多。家长要遵守正规入学规则,避免上当受骗。
如何教老人防骗
公安部门支招 :一、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不要轻易开门,更不要让陌生人进入家里。二、户口簿、身份证、房产证等重要证件不要轻易示人,更不能外借,以防被复印备份,用作抵押或是开办信用卡等。三、不要轻易相信向你兜售古玩字画的人,不少骗子利用老年人辨别力差、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进行欺诈作案。四、不要轻易相信自称是你子女的朋友的人,更不要不经确认就给钱对方。五、不要轻易相信低息贷款,更不要把资金投到所谓的社会募资中。
专家支招 :老年人的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老年人由于心境困惑或健康情况不佳,容易接受暗示,对某人有高度信仰或崇拜。骗子就利用老人这种心理施展骗术,不是用甜言蜜语,就是危言耸听,严重混淆是非,诱使老人上当。要克服这种心理弱点,有关转家认为,老年人要常学习、增见识,形成对于外界的科学认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老人遇到大事要多和子女沟通、商量,遇到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也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防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佰佰安全网,现在大家都知道老人们如何防骗了吧,希望小编为您带来的老人防骗小知识能够帮到您。想要了解更多请多多关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武伟伟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