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2015年7月2日上午,12条扬子鳄在人们的注视下悠然爬进池塘深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实施了第11次人工扬子鳄野外放归,2003年至2015年,已累计野放扬子鳄78条。
据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荣介绍,2014年5月放归12条扬子鳄创造了单次放归数量的纪录,2015年仍然保持了这一数量。放归的12条成年人工繁育扬子鳄雄性与雌性比例为1:2,每条鳄体均注射了电子芯片作为标记,其中3条还安装有发射器,将用于后续扬子鳄野外活动跟踪观察。
本次野放扬子鳄区域位于安徽郎溪县高井庙国有林场,是在先前已有65处塘坝和55公顷恢复湿地放归区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区域内种植了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并投放了鱼苗、田螺等水生动物,以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培育扬子鳄的食物链,成为其生活的适宜栖息地。
据保护区野外调查显示,此前放归的扬子鳄能够适应放归地的生活环境,并开始繁育后代。已累计产卵8窝,共计158枚,自然孵出幼鳄80条。“扬子鳄野外放归取得了成效,这为今后大规模的扬子鳄放归和重引入活动积累了经验。”吴荣说。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原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野外栖息地遭受人为破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人为捕杀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目前仅存150多条,仅相当于野生大熊猫数量的1/10。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是中国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扬子鳄种群繁育基地,安徽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人工繁育扬子鳄已达1.5万余只。
想了解更多生态环境安全资讯,欢迎您继续关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李寅子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