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登记注册的广州市某商务公司为掩护,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盘踞在广州市花都区曙光路某大厦中,招募人员大肆进行电信网络诈骗,截至被抓时,共对遍及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被害人实施诈骗,金额超过百万元。广州市花都区检察院今天(2月18日)公布称,该院近日依法对以彭某某等为首的21人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花都区检察院披露了作案过程,广大市民请擦亮眼睛,尤其莫信陌生网络美女,都是坑:
精心装扮悉心“养号”以期“网罗天下”
犯罪嫌疑人彭某某等人首先购回大量二手手机和电脑、IPAD等电子通讯设备,给每部设备都编号以方便区分管理和操作,这就是所谓的工作手机了,嫌疑人彭某某等人会利用每部手机注册一个微信号,而这些微信号正是将来与无数被害人见面的“美女+才女”了,所以务必要认认真真的来一番华美的包装,嫌疑人以高颜值的年轻女性照片作为微信头像,虚构女性身份。
接着,“广告上粉部”的嫌疑人就会每天在这些微信号的朋友圈里发布各种自拍照片、视频并配上动听感人的文字说明,从而刻画出一个外表美丽、性格阳光、工作认真、热心公益、充满爱心的年轻女子形象,与此同时,将这些微信号发布到一些微信公众号上去打广告,整个过程持续大约15天,即所谓的“养号”。
嫌疑人通过“养号”,每个微信号每天都会不断地有微信用户主动要求添加好友,当数量达到200-500名左右时,诈骗的第一步“网罗天下”就大功告成。
随后,这些手机会交给“销售部”的各个犯罪嫌疑人,嫌疑人会对这些被“网罗”而来的数百名“粉丝”进行筛选,女性一律删除,男性则一律通过验证添加为好友,成为诈骗对象。
精编剧本“倾情演出”以期占人财物
与当前绝大多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似,本案犯罪嫌疑人也有“话术”,但这个“话术”却有点与众不同,仔细一看,俨然是一部情节曲折、情感动人的电视剧本,总共13集,每天演出一集,演出结束即诈骗结束。
第一集:“聊粉”。嫌疑人会发一条朋友圈说今天的心情,之后再群发打招呼,若有被害人回应,嫌疑人就自称女性,1995年出生,云南人,在广东生活,从知名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
第二集:兴趣。嫌疑人会群发一幅画给前一天联系过的被害人,用于试探对方的兴趣爱好,主要是通过画画这个话题与被害人互动,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印象。
第三集:义工。嫌疑人发朋友圈说自己在做义工,若有人询问在哪里做义工,嫌疑人就套用“话术”回复对方说在广州某公园做环卫工,目的主要是体现自己有爱心,博取被害人好感。
第四集:吵架。嫌疑人发朋友圈说吵架了,当有人询问是咋回事时,嫌疑人就用话术版本回复说和后妈吵架,被爸爸打了,目的主要是博取被害人同情。
第五集:饮酒。嫌疑人会在晚上发朋友圈说在独自喝酒,当有被害人询问什么情况时,嫌疑人则回复说心情不好,目的是进一步博取被害人同情。
第六集:生病。嫌疑人发朋友圈说要打针买补品,有被害人询问时,嫌疑人会回复说自己喝多了感冒要打针,还说昨天心情不好喝多了打扰对方了,买补品就是说明天自己要回家探望爷爷,主要是表示要飞回云南看爷爷。
第七集:看爷爷。嫌疑人会在晚上发朋友圈称飞回云南老家了,有被害人问,就说回家看爷爷,主要是觉得爷爷生活很不容易,继续博取被害人同情。
第八集:孝心。嫌疑人发朋友圈上山玩,有被害人问,就套用话术说带爷爷到云南腾冲泡温泉,让人觉得很有孝心,再次博取被害人好感。
第九集和第十集:卖咖啡。从这两集开始进入诈骗剧情的高潮部分,嫌疑人开始对被害人的财物进行实质诈骗了,因此其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发小视频到朋友圈展示云南的咖啡园以及咖啡豆,有被害人问咖啡的事情,嫌疑人就套用话术说这是“她”爷爷在云南种的咖啡,并对品质进行一番吹嘘,如果有被害人说要咖啡,嫌疑人就顺势推销,如果被害人没有表示出购买意向,嫌疑人则会以爷爷辛苦不易等理由大打感情牌,诱导或乞求被害人购买,由于多数被害人之前已与嫌疑人经过了多日交流,此时戒备心已大大降低,有些被害人经不住嫌疑人的撒娇卖萌和软磨硬泡,有些被害人则完全处于同情心而出钱购买。收到被害人的钱款后,嫌疑人还会“郑重其事”地通过一款名为“A9”的APP来下单,由“售后部”一名专门的嫌疑人负责登记和发货。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奇怪,既然是诈骗,嫌疑人为什么还要真的发货呢?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诈骗演出尚未结束,事实上,被害人花费几百元至两千余元所购买的咖啡只不过是一些几乎没有如何价值的残渣,嫌疑人发货是假,将发货单截图发给被害人稳住被害人继续行骗是真,利用快递在途的两三天时间,嫌疑人可以继续演戏,以期实现犯罪收益最大化。
第十一集:回广州。嫌疑人发朋友圈打包咖啡,表示要飞回广州了,再问原来对咖啡没有兴趣的被害人要不要顺带,再次寻找潜在的上当受骗者。
第十二集:支教。嫌疑人发朋友圈说回来后去广州郊区做支教,目的主要是以此获取被害人的赏识,进一步麻痹被害人。
第十三集:生日红包。嫌疑人发一条朋友圈,内容是虚构人物的姑妈通过微信发一个生日红包的转账照片,然后群发好友称自己生日,向好友索要520元和1314元红包。至此,整个诈骗活动结束。
归集赃款毁灭证据变换身份再次行骗
通过上述13天的连续操作,一名“销售部”的嫌疑人通常会诈骗得手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到了第14天,他们就会将“工作手机”交回给组长,由组长负责继续“维护”微信账号几天,实际上就是观察被害人是否意识到被骗,如已经识破骗局,则立即拉黑删除断绝来往;若没有,则继续索要红包直至对方失去耐心不再联系。
之后,组长将手机交给“销售经理”,归集全部赃款;然后由“广告上粉部”的嫌疑人负责删除聊天记录、清理朋友圈内容,对于被投诉封号的微信号申请解封,然后再次“养号”。而“销售部”的嫌疑人则会收到新的一批已经“养号”成功的微信号,各嫌疑人改头换面后再次按照上述“话术”的编排实施诈骗。
佰佰安全网:网络上勿“看脸”以貌取人
广州市花都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本案嫌犯所用的诈骗手段既无“高科技含量”,也没有“高智商含量”,但他们紧紧抓住“看脸时代”很多人习惯于以貌取人的人性弱点,利用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社交焦虑感,通过网上聊天极大地契合了部分人的情感寄托。
与其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相比,本案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一开始与被害人进行联系的时候,并不急于提到钱的事情,而是通过层次铺垫,逐渐引人上当。二是单个被害人被诈骗的金钱数额都不大,绝大多数被害人即使已被骗,也觉得金额不大,自认倒霉,乃至本案虽有多达1000余名被害人而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却寥寥无几,致使犯罪嫌疑人在长达半年多里从容行骗且屡试不爽,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欺骗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