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十一过后,中国的空气污染再次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热点。美国媒体称,危险级的空气污染接连笼罩中国北部,北京的PM2.5数值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级别的15倍以上。
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0月9日北京的PM2.5指数长时间超过400。韩国媒体9日报道称,在中国北方进入采暖季前,雾霾恐怖再次笼罩中国,或许会影响周边国家。
8日傍晚,北京市启动今年下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预计未来3天将持续“5级重度污染”状态。美国媒体8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中国的雾霾遮住‘红月’”,中国的天文爱好者被太熟悉的敌人所击败:雾霾。
报道称,中国有悠久的天文学传统,但对许多人而言,近年来严重的雾霾使这成为一个令人沮丧的爱好。“中国空气质量最糟糕的城市邢台位于河北省,那里也是13世纪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故乡。但是该市的炼钢厂和水泥厂现在制造着大量的烟雾,导致当地居民很少能看到星星。”
据国内媒体报道,针对中国雾霾“漂洋过海”的质疑,中国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曾在北京回应称,灰霾通常在静稳天气条件下产生,“如果能扩散得很远,就不存在灰霾现象了”;就空气污染远距离输送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
去年入冬以来,中国雾霾轮番来袭。2013年11月初,韩国首尔等地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等数据超标,有外媒因此认为中国的严重雾霾与韩日PM2.5数值升高有因果联系。
“灰霾是在静稳气象条件下产生的”,朱建平指出,依据灰霾形成机理,霾通常在大气扩散条件很差,基本是静风,或风力非常小的情况下产生,而在此情况下污染物一般不会扩散得很远,“如果能扩散很远,就不存在灰霾的现象了”。
至于会否存在空气污染远距离输送问题,朱建平指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的科学家都在研究,但由于传播过程复杂,“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他透露,就东亚地区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韩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日本公害研究所一直在合作研究。朱建平以北京为例指出,即使外来污染占到一定比例,但主要污染还是本地造成的,结果也主要是本地承担。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