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男子存银行410万拆迁款 1年后只有18万利息本金取不出

2022.03.24 21:16 1561

、获410万拆迁款,去银行存钱遭遇意外

明明是自己的钱,存入银行却取不出来,去银行讨要说法,却被银行告知,这与我们无关。

这个事情看起来很魔幻,简直就像笑话一样,实际上却是发生在朱先生身上的真实案例。

朱先生是浙江宁波人,

他苦苦期盼十几年,获得了410万拆迁款,

存入银行一年后去取钱,他本以为自己能连本带利全部取出来,

结果只得到了18万元利息,剩余的本钱无法取出。

银行表示,这事跟他们没关系,把矛头指向了一家第三方机构。朱先生去第三方机构讨要说法,结果被人告知,这个事其实还是银行负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网络

先说一下朱先生的家庭背景,他们一家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一辈子勤勤恳恳,没有赚过大钱,日子过得虽说有些艰难,但是家庭和睦,比较幸福美满。

朱先生很早以前就听人说,要是家里被拆迁的话,不仅可以得到安置房,还能得到一大笔补偿款。

每次听说别人家的房子被拆迁,朱先生一家都会情不自禁地有些羡慕。

可是拆迁这事不能强求,因为国家对旧房的拆迁和改造,都是有计划的,不会随便开展。

每次大规模拆迁改造,都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从找原住居民协商,到拆除旧房区,再到新房修建,每一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很多时候,一个大型拆迁项目从开始到彻底结束往往需要几年时间。被拆迁的人,顺利拿到补偿款后,一般都会很开心,但是后续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有的人因为“一夜暴富”,迷失了心智,拿着拆迁得来的“天降横财”,肆无忌惮地挥霍,随意购买大额的奢侈品。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花钱的渠道到处都是,可是能够挣钱的门路却少之又少。很早以前人们就感慨说,花钱如流水,挣钱如登山。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不妥善管理的话,就算手里有一大笔钱,也容易坐吃山空。很多由于意外因素突然暴富的人,在欲望的驱使下,

情不自禁地大笔挥霍,很快就会把手里的“横财”花得一干二净,再次回到一贫如洗的状态。

朱先生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知道自家被拆迁的事情后,虽说有些兴奋,但是并没有被“天降横财”冲昏头脑,他的父亲已经上了年纪,也没有比较大的消费,

所以他们决定,把钱存进银行,每年拿一点利息,好好过日子就行。

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朱先生选择了名气较大的“工商银行”,他觉得工商银行毕竟是国内有名的四大行之一,肯定比那些规模较小的银行靠谱一点。

因为对工商银行很信任,朱先生来到银行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很快就办完了业务。他也没有多想,拿着存款单据直接回家了。

朱先生原本以为,自己已经选择了最稳妥的存钱方式,不曾想意外还是发生了。朱先生的存款期限是1年,初次存款的时间是2017年4月20日,第二年他来银行,想把本金和利息一起取出来。

银行的回复,却令朱先生大吃一惊。银行工作人员对他说,

他的本钱,暂时没有办法取出来,只能先取一些利息,总计是18万元。

朱先生听了这话,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很不高兴地对银行工作人员说,我去年来办理存款业务时,你们再三保证,一年后就可以得到本金和利息,为什么现在突然变卦了。

图片来源网络

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又给了朱先生当头一棒。按照银行方面的说法,

朱先生当初办理的并不是存款业务,而是一份理财业务,因为已经到期自动转存续签了一年。

为证实这个说法,银行方面还给朱先生出示了一份“协议”,上面的内容,都是一些常规的条款,也不是专门针对朱先生的。

可问题是,朱先生从来都没有签署过这份协议,而且银行生成续签协议时,也没有用任何方式通知他。

朱先生对这个诡异的结果很不满,拿出自己去年办理的手续抗议说,

自己办的明明是存款,怎么突然变成了莫名其妙的理财产品。

出人意料的是,这份文件非但没有帮朱先生拿回本钱,反而把他推向了更加糟糕的境地。

因为他拿出来的文件,根本不是存款单据,而是一张基金购买单。

图片来源网络

二、银行不愿负责,本金无法取出

如果只看文件的话,银行方面似乎是按照流程办事,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朱先生取款。

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朱先生再三强调,自己去年办的是存款业务,从来都没有想过购买理财产品,因为他们一家都不懂这些,不想拿着好不容易得来的钱去冒险。

朱先生坚持声称,这都是银行工作人员私自做的事情,没有用任何方式通知他。

银行方面表示,他们一直是按流程办事,基金购买合同就摆在这里,就算是朱先生办业务时有一些隐情,那也得按合同办事。

毕竟,

白纸黑字且加盖公章的合同协议,才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口头承诺没有办法拿来当证据。

朱先生觉得自己遭到了欺骗,多次找银行讨要说法。因为事情闹得比较大,朱先生和银行的矛盾纠纷,很快就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在媒体的报道下,越来越多的群众,知道了朱先生的遭遇,大家都是普通百姓,很容易跟朱先生产生共情心理,都愿意支持朱先生。

迫于舆论的压力,原本不愿意正面回应的银行,也有了一些转变。银行派人对朱先生解释说,

当初办理业务时,确实没有明确通知他,但这并不是银行的责任,因为通知客户的事情,应该由基金公司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

银行方面的解释,看似解答了问题,可是朱先生并不满意,他再次提出质疑,自己当初明明是在银行存款,为什么突然冒出来一个基金公司?

面对朱先生的质疑,银行方面的态度,再次强势了起来,他们坚持声称,

办理基金业务后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交由基金公司处理,就算是没有及时通知用户,那也是基金公司的责任,跟银行没有关系,银行也不会对此事负责。

朱先生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拨打电话联系了那家基金公司,询问该公司的负责人,自己的存款到期后,究竟由谁负责,为什么会在没有通知自己的情况下突然转存?

基金公司的代表接到电话后,很客气地解释说,他们跟银行确实有合作关系,但是来自银行的客户,他们不会主动去联系,一般都是银行负责后期跟进,他们不会参与。

银行说是基金公司的问题,基金公司说是银行负责,

双方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

如果都不愿意承担责任,朱先生的权益谁来保护?他的410万存款,又该怎么处理,还能不能拿回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三、银行高层出面,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朱先生认为,自己的所有手续,都是在银行办理的,从来都没有跟基金公司有任何联系,应该让银行负责到底。

可是银行工作人员却不愿意帮朱先生解决,理由是这个事情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权力范围,必须上报给大领导。

朱先生也知道自己的事情比较麻烦,普通的银行工作人员,确实没有权限直接处理,向上面请示也是应该的,所以他反复要求银行工作人员,一定要尽快上报自己的事情,解决存款无法领取的问题。

在朱先生的强烈要求下,银行的一位副行长终于出面了,他对朱先生解释说,

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有些痛心,但是银行没办法为此事负责。

副行长给出的理由是,基金公司的官方网站上,有明确的公告,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用户购买了基金公司的产品,后续的事情基金公司会全权负责。

因此,客户存款到期自动转存的事情,都是基金公司的责任。没有及时通知用户,也是基金公司的问题。

副行长的回答,非但没有帮助朱先生解决问题,又把矛头指向了基金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

朱先生之前已经因为银行的“踢皮球”,绕了一大圈冤枉路,

他不想再继续瞎折腾,也不想再听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只想让银行帮忙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朱先生的强烈要求,副行长显得有些无奈,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这些钱应该是朱先生一家以后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帮他解决问题的话,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可是副行长又不愿意自掏腰包拿出几百万弥补朱先生,所以副行长沉默了一段时间,略带歉意地解释说,

从服务的角度,银行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从流程和法律上来讲,银行不需要承担责任。

按照副行长的说法,银行只是帮基金公司代销理财产品,只是一个销售用的渠道,相当于卖货的商家,用户使用的产品,不是他们生产的,就算是真的出了问题,也应该“返厂”处理,让发布理财产品的基金公司负责。

这个比喻很通俗,也容易让人理解,可是朱先生并不愿意接受这个说辞,

因为他觉得这是在偷换概念。

朱先生认为,买产品出了问题,确实应该让厂家负责,可实际情况是,

他根本没有想过买基金公司的理财产品。如果他当初有理财的念头,早就去其他渠道开户了,没有必要来银行办理存款业务。

朱先生还说,银行工作人员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瞒客观事实,利用银行的公信力,引导他办理基金购买业务,有欺骗的嫌疑。媒体对朱先生的事情进行跟踪报道后,民众对他非常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

有网友表示,副行长的说辞,确实是在推卸责任。

就算是按照他的说法,银行只是代销基金产品的渠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销售完成后银行就能撇清所有责任。

因为我们平时买其他商品时,

出了问题也是找上商家帮忙退换货,很少有人拿着损坏的产品,直接找生产厂商去协商。

朱先生不愿意再继续纠缠,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拿回所有本金。

四、用户的顾虑不容忽视,愤然投诉银行和基金公司

银行的副行长表示,他们没有办法答应朱先生的要求,因为他的400多万本金,已经办理了转存业务,相当于被冻结,不能中途违约赎回,想要取回本金,至少要再等1年。

另外,副行长还解释说,理财产品的管理和统计,都是基金公司在负责,所以他们无法确定后续的收益有多少,

朱先生听了这个解释更加生气,他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这个结果。再等1年的话,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一次,银行和基金公司能在不通知自己的情况下把本金转存1年,谁知道明年到期了他们会不会利用同样的方式,把自己的钱转存2年,甚至是10年?

图片来源网络

退一步来讲,就算是银行和基金公司不再瞒着他操作,谁能保证他能盈利多少?

之前已经提到,朱先生不懂得理财,也不会买基金,但是他知道一个常识,那就是基金没有保底效益。

直白地说,基金能不能盈利,跟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行情好的时候,基金有可能赚不少钱。行情不好的时候,基金会亏损许多。

相当于一把双刃剑,在同样的时间段里,用户有机会利用基金得到比银行存款更好的收益,也有可能亏损许多钱,行情糟糕的时候,可能会亏损20%或30%,甚至是更多。

朱先生辛辛苦苦打拼了那么多年,知道挣钱不容易,不愿意冒险,所以一直对理财产品很抵触,结果还是不小心中招了。

他不想管银行和基金公司怎么协商,只想把自己的400多万本金尽快要回来。

朱先生的诉求特别直接,理论上来说,银行和基金公司应该帮忙解决,毕竟这本来就是他们造成的问题。

话是这么说,可是真到了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出面了,都想推卸责任,能拖一天是一天。

银行和基金公司的消极态度,让朱先生特别气愤,

他看双方没有诚意帮忙解决,于是直接去了宁波市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投诉了涉事银行和基金公司,希望能把自己的钱尽快要回来。

图片来源网络

宁波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是专门解决金融财务纠纷的机构,朱先生来投诉后,工作人员很快就受理了他的诉求,还向他承诺说,一定会尽快派人处理此事,给他一个合理的交代。

事情到了这里,基本已经告一段落了,朱先生知道这事急不得,就算是再想把钱尽快追回来,也要给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一点时间去处理问题。

朱先生表示,

这个事已经给他们一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他会持续跟进,必要的时候,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另外,朱先生接受采访时,还有些痛心地对大家规劝说,他现在算是亡羊补牢,就算能解决问题,也会耽误很多事情,

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提前预防,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再次说起办理业务的事情,朱先生显然有些后悔,如果他当初能够更加注意一些,及时检查一下单据,确保自己办的是存款业务,就不会稀里糊涂地被人糊弄了,后面也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了。

图片来源网络

五、问题的根源,背后都是利益关系

媒体记者通过了解无奈地发现,朱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还有不少人有类似的遭遇。从根源上来说,这都是利益驱使的。

本质上来说,银行是为老百姓服务的金融机构,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就能按照规定,得到一些利息,这是一个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常识。

要注意的是,

银行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银行也要去做投资,想办法赚取更多的收益,只有这样银行才能稳定运转下去。

对各大银行来说,基金公司算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很容易就会达成一些共识,进行一些业务上的合作。

很多在银行工作的人,或多或少多要背负一些“业务指标”,让更多的银行储户,把钱拿出来去办理财产品。

老一辈的人都比较本分,不愿意拿辛苦赚来的钱去冒险。比较时髦的年轻人,有一定冒险精神,但是没有太多本钱,就算是有本钱,也喜欢通过其他渠道自行选择理财产品。因此,愿意通过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人其实并不多。

可是如果完不成“业务量”,银行的工作人员又要被问责,甚至是受到一定的处分,

所以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用上了不太光彩的手段。简单来说,大概有两种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

一种是朱先生这样的,用户已经明确说要办存款业务,负责办理手续的工作人员,还是利用大家的信任,把存款单据偷偷换成基金购买单据。

如果办理业务的用户,不仔细检查的话,工作人员就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用户的资金,对接基金公司或其他结构,完成自己的业务量,获取一部分提成。

如果用户比较谨慎,及时发现了单据的异常,工作人员也不会特别慌张,随口说一句不小心拿错了,就可以糊弄过去。

银行的工作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柜台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为很多人办理业务,压力比较大,

所以就算是工作人员不小心出了一点问题,用户也不会过于追究。正是这种理解和信任,让部分工作人员看到了可乘之机。

还有一种方法用高收益诱导用户,工作人员会以高收益为诱饵,向用户强烈推荐理财产品。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银行是可以信任的大机构,是值得相信的地方。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大家对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的理财产品,也会多几分信任,不会太过怀疑。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因为禁不住诱惑,选择了理财产品。在购买理财产品的银行用户中,确实有人获得了更高的收益,但是也有人发现,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比较低,远远没有银行工作人员宣传的那么高,有些人甚至发现自己亏了不少。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理财产品时,

说的一般都是预期收益。理论上来讲,购买理财产品持有一定期限,确实有机会赚取那么高的收益,但是实际收益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人可以确保具体收益率。

基金产品的本质,就是一种带有风险的投资,不是保本保收益的。经济学家早就明确表示,

凡是宣称可以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十有八九都是骗局。投资理财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必须量力而行。

还有一个问题是,基金公司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更喜欢“封闭式”的理财产品,也就是朱先生被迫办理的那种。

这种理财产品有一个“封闭期”,办理完相应的手续后,用户的资金会被冻结。

原则上来说,用户就算是遇到了麻烦,迫切需要用钱,基金公司也不会让用户把钱拿走,不是特别灵活。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呢?如果只是想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话,一

定要明确说出自己的需求,跟银行的工作人员说清楚,以免因为含糊不清,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办理手续填写资料时,

也一定要仔细看看手续上的内容和单据类型,以免被人“偷梁换柱”。

越是不懂得这些“套路”,越是容易被人糊弄,所以一定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免阴沟里翻船。要是家里有老人需要办理业务,可以让比较年轻的家人陪着一起去。

如果已经不幸中招了,可以像朱先生一样去有关部门投诉,或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我国一直在强调依法治国,遇到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学会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尽可能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普通人的法律意识越强,防范意识越高,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越少。

( 责任编辑: 张奕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网络水军一人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转评赞只需几元钱
2024.11.21 706
一男子频繁家暴妻子致其脾脏破裂死亡,辩称尼龙绳抽打死不了人 事发山东
2024.11.20 843
太原一17岁男孩被持钉棍围殴,身上被扎成窟窿眼?太原警方通报
2024.11.20 533
永安市一打假博主称团队在展销会遭商户围殴,当地市监局介入,警方:已立案调查
2024.11.20 857
德阳一中学生晨跑倒地后脑死亡,家属:校医没做任何抢救
2024.11.19 823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