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欧专家表示:甜味剂不具有瘦身功能

2016.03.17 10:58 1622


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糖精、甜叶菊……这些有着跟糖一样的甜味却不含糖分和卡路里的合成甜味剂,因其不会引起血糖波动,也不增加热量摄入,成为糖尿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挚爱”。不仅如此,许多对自己身材“要求严格”的人,也会选择用甜味剂来代替传统蔗糖,希望既可以吃到甜味又能保持身材。因此,市场上各种低糖、无糖食品大行其道,无糖和低糖的饮料、饼干、酸奶等向人们许下了一个个动听的承诺,然而,这些承诺真能如想象般美好吗?甜味剂可以帮助我们减轻体重吗?它对我们的健康不会有负面影响吗?

甜味剂不会帮助人们瘦身

欧洲食品安全局在2011 年开始寻找甜味剂对健康有利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发现使用甜味剂的消费者在饭后血糖几乎不会升高,但也仅此而已。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专家并没有发现明确的关联性来证实甜味剂能够维持或减轻体重。2014年1月《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发表的一项针对2.3万名美国人的实验研究表明,甜味剂不会帮助人们瘦身,特别是那些“无糖”饮料更加没有减重效果,经常饮用这些饮料的人,不会因此减少他们的卡路里,因为他们会用更多的食物来补充身体缺乏的糖分。

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局营养科教授伊兰娜·玛格丽提斯说:“仅仅一项研究还不足以让我们就此得出结论,在等待更多研究结果出现之前,最好的减肥方法就是保持饮食均衡并经常运动。”

然而,关于甜味剂的争论远不止停留在能否有效瘦身的层面。意大利拉马齐尼研究所环境和癌症研究中心实验表明,大剂量的甜味剂似乎能够提高啮齿动物患癌几率。

阿斯巴甜之争

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甜味剂对人类也会产生类似危害,不过,对于拉马齐尼研究所来说,结论是毫无疑问的,“甜味剂,特别是最常用的阿斯巴甜,必须要避免使用。”

欧洲食品安全局却对此持有异议。该机构在各社会组织坚持要求下,于2013年对阿斯巴甜的无害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得出的结论是:“阿斯巴甜对消费者来说是安全的。”

关于甜味剂的争论没有到此为止。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非碳水化合物类甜味剂,化学名为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由两种氨基酸和甲醇脱水缩合而来。自从它问世以来,另一种人工甜味剂糖精就被束之高阁。阿斯巴甜有着强大的增甜功能,是普通白糖的200倍,这成为它在食品加工领域横行的王牌。

使用阿斯巴甜来代替蔗糖,人们会大大减少卡路里的摄入,从而预防过度肥胖以及由肥胖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危险。197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允许了阿斯巴甜的商业化使用,一年之后,这个健康权威机构又改变了主意。在1981年投入市场的建议再度被提起之前,国际相关科学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欧盟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都对它开了绿灯。

然而,反对使用阿斯巴甜的呼声却一直高涨,很多人质疑它会引发头痛、过敏,乃至癌症。 1966年,华盛顿大学的约翰·奥尔尼博士及其团队指出,阿斯巴甜是脑肿瘤患者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过,约翰·奥尔尼博士及其团队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数据解析法受到了各国卫生机构的严厉批评。

阿斯巴甜的坏名声连累了所有甜味剂

意大利拉马齐尼研究所发表的三项研究成果使人们对阿斯巴甜的争论再度白热化。第一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06年,意大利肿瘤学家莫兰朵·索福里提博士和他的团队发现,服用高剂量的阿斯巴甜会增加小白鼠患血癌和肾癌的几率。第二项研究结果发表于2007年,在第一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迈进了一步,指出服用与人体吸收剂量相近的阿斯巴甜也会对小白鼠产生同样的效应。索福里提博士团队在2010年发表的第三项研究,是在雄老鼠身上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表明阿斯巴甜和某种肺癌及肝癌存在关联。

对此,欧洲食品安全局重点指出,在动物身上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基于大剂量且不停服用阿斯巴甜的条件下产生的,而人类不可能服用如此大剂量的阿斯巴甜,也不可能一生都在服用,所以阿斯巴甜对人类不存在致癌危险。欧洲食品安全局同时批评了索福里提博士团队的实验方法,其认为,为了证明某个物质有致癌性,应该对接受实验的动物进行为期两年的实验,而不是在动物的整个生命期,这样才能避免实验结果的混淆,该实验无法证明肿瘤是由于实验产生的还是因为动物达到某个年龄段而自然产生的。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在小白鼠和雄性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结果不具备可复制性,难以证明该实验结果适用于人类。

另一方面,法国一个名为“环境与健康网络”的团体却坚持“谨慎为上”的原则。该团体指出,就算意大利研究所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但之前证明阿斯巴甜无害的三项研究也没有好到哪儿去。正是这三项研究成果的出台,使得阿斯巴甜管理办法最终确定。其中的两项研究成果,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第一次同意阿斯巴甜在市场使用时公布,却并没有在任何科学刊物上发表,而第三项研究则存在利益冲突:该研究是由阿斯巴甜的几个大制造商发起的。

从一开始,阿斯巴甜的坏名声就严重连累了所有甜味剂,老一代的糖精、甜蜜素、安赛蜜被怀疑在动物身上引发了癌症,而新出现的三氯蔗糖,也被美国公益科学中心怀疑与实验室小白鼠的白血病有关联。美国公益科学中心认为,即使是甜叶菊这种天然的甜味剂,也该尽量避免使用,因为与之有关的科学研究还太少。

对于肥胖症患者来说,解决体重问题的唯一出路可能就是不吃糖,除了水果和蔬菜中的糖——这既是专家的意见,也是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局的态度——既然没有研究能证明甜味剂对减轻体重有帮助,也没有证据支持它对健康有益的说法,那么就没有理由在食品饮料工业鼓励对它的使用。

佰佰安全网为您介绍关于肥胖原因:

体质性肥胖原因:先天性。体内物质代谢较慢,物质合成的速度大于分解的速度。现象:脂肪细胞大而多,遍布全身。

获得性肥胖原因:由饮食过量引起。食物中甜食,油腻食物多,脂肪多分布于躯干。现象:脂肪细胞大,但数量不增多。

柯兴综合症原因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分泌过多。现象:脸、脖子和身体肥大,但四肢则脂肪不多。

胰源性肥胖原因:胰岛素分泌过多,代谢率降低,使脂肪分解减少而合成增加。现象:全身肥胖。

性功能降低原因:脑性肥胖病,伴有性功能丧失,或性欲减退。现象:乳房、下腹部、生殖器附近肥胖。

垂体性原因 :脑垂体病变导致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素。现象:全身骨头、软组织、内脏组织增生和肥大。

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现象:肥胖和粘液型水肿。

药源性原因:药物的副作用引起,如由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现象: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肥胖,比如有些患有过敏性疾病、类风湿病、哮喘病的病人。

精神心理导致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精神心理问题患者肥胖症的发生是多因性的,饮食习惯与食量过多是重要原因,性格内 向、喜静、运动不足的以及精神健康或者更严重者人多具有发生肥胖的可能性。有人发现当情绪波动时有74% 的肥胖症患者食量增加,而非肥胖症者在心理障碍时则吃的较少。

( 责任编辑: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欧专家表示:甜味剂不具有瘦身功能

2016.03.17

1380

吃哪些食物可以帮助减肥,这些食物效果很不错

2021.03.12

1023

保持哪些习惯,可以让减肥不再困难

2021.04.28

1263

女性超过四十岁之后,为何减肥会越来越困难?

2021.04.28

1222

43岁俄罗斯女护士减肥成功获政府奖励一卡车煤

2015.12.30

516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星环科技重磅发布知识平台TKH,助力企业打造可信赖的AI Infra
2024.05.31 660
中国成功发射极光星座01星、02星等5颗卫星
2024.05.31 768
联通5G · 狄造未来 | 狄耐克携手中国联通发布全新智慧病房解决方案
2024.05.31 602
浙江温州一男子被困悬崖3天2夜一刻不敢闭眼
2024.05.31 856
高铁椅套多久换一次呢?国铁集团明确回应:180天换洗一次
2024.05.31 631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